IPO现场检查不过关,企业主动撤回就没事了吗?这家企业与中介机构齐收监管函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6-02 22:36:35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夏高琴 葛爱峰 南京报道
IPO企业现场检查不过关,撤回上市申请并不能了事。
近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披露了3份监管函,针对去年现场检查常州丰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丰盛光电”)时,查明公司在发行上市申请过程中存在多项违规情形,深交所对丰盛光电以及当时保荐代表人、签字会计师均作出监管措施。
据了解,去年6月,丰盛光电创业板上市获深交所受理,7月被抽中现场检查,当年12月23日,公司主动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然而在丰盛光电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半年后,连同中介机构一起仍被深交所监管警示。《华夏时报》记者就相关事项多次致电丰盛光电证券部门,公司工作人员在记录下记者采访需求后,截至发稿未予以回应。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淦俊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机构一直以来的惯例就是‘申报即担责’。所以,当发行人及各中介机构向交易所正式递交了首发材料,无论是否撤回上市申请,只要项目存在问题就要承担责任。”
记者注意到,去年全年共启动5轮首发企业现场抽查,46家企业被抽中,其中近半企业以撤回上市申请结束了IPO之路。
现场检查出4大问题
丰盛光电成立于1999年,主要从事光学级板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大尺寸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导光板、液晶电视扩散板、照明扩散板以及平板灯背光模组。2016年1月21日,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公开转让,到2020年7月16日终止挂牌。 2021年6月16日,丰盛光电在创业板IPO被正式受理,保荐机构为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安证券”),保荐代表人为赵少斌、王喆;会计师事务所为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字会计师为戴伟忠、王晓竹。
去年7月4日,丰盛光电被随机抽取确定为现场检查对象,而此次监管措施涉及事项,正式现场检查时发现的。根据监管函披露信息,现场检查发现,公司存货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成本核算真实性、准确性难以核实,招股说明书中未充分披露内部控制缺失相关风险,公司在原材料领用及废料管理方面、ERP系统使用存在不合规情形,导致存货情况难以核实,同时也导致研发投入相关内部控制存在异常,而公司并未披露该相关风险;公司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情形,在内销产品收入确认政策未与客户对账确认,运费发票开票不及时,客户退货未冲减销售收入;公司2020年收入分类金额记录有误,其中深加工结转收入少计7136.01万元,内销收入多计7136.01万元,导致招股说明书关于收入分类的金额、占比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
基于上述情形,5月31日深交所对丰盛光电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12月,丰盛光电就撤回申请材料,对于当时撤回原因是否是因监管机构现场检查不合格导致的,公司并未回应。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告诉本报记者:“注册制下IPO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全面、完整、真实、及时,不管申请企业处于IPO何种阶段、是否已终止,申报企业的‘带病闯关’和保荐机构的‘未勤勉尽责’行为都应该受到监管部门追责及处罚。”在他看来,此举惩前毖后,能够节约公共资源,提升注册制的高效高质。
中介机构一并被罚
事实上,一并被监管的还有保荐代表人、签字会计师。
深交所认为,保荐代表人在对丰盛光电上市申请文件的核验中,未严格按照《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等执业规范的要求,充分关注发行人存货管理内控缺失、会计核算不规范等情形,对发行人研发投入、收入分类等事项核查工作不到位。同样作为签字会计师也在发行人异常情形中未能履行特别注意义务并审慎核查。深交所对上述四人均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在淦俊看来,中介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守门人”,维护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尤为重要,“随着参与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日益增多,中介机构存在执业质量良莠不齐。当中介机构对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与其执业质量产生一定矛盾时,监管层必须重拳出击,果断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对涉事中介机构给予严厉处罚,强力引导资本市场各中介机构立即归位尽责。此外,在面临监管层的高压态势下,从事资本市场服务的中介机构就面临着比以往更严峻的执业考验。”他说。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认为:“保代,签字会计师,作为中介机构负责人的一部分,应该更加审慎行使自己的签字权,签字就意味着责任,在对中介机构从严监管的背景之下,中介机构对于资本市场会更加负责任。”
撤回上市申请并不能了事
自注册制推行以来,IPO现场检查中高比例撤回材料的现象就引起市场和监管层的高度注意。据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全年共启动5轮首发企业现场抽查,46家企业被抽中,分板块来看沪主板6家、深主板共2家,科创板16家,创业板22家企业被抽中检查。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去年被抽中检查的企业中有27家撤回了申请材料。
据了解,现场检查始于2014年,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抽查核实和印证中介机构是否就发行人信息披露质量履职尽责。淦俊告诉本报记者:“证监局的现场核查一般会对项目的重点底稿进行充分、细致地抽查,比如关联方的披露范围、实控人及其重要关联方是否全部纳入资金流水核查范围等等。很多项目可能本身就经不起核查,一旦被抽中之后,就只能立刻找理由撤回材料了。”
但显然“一撤了之”并不实用,此前证监会曾表示,对“带病闯关”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事实上,丰盛光电在撤回上市申请后仍被监管并不是首例,今年1月,力同科技因招股书中存在数据打架等情形,虽然已撤回已注册申请文件,但仍然与中介机构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
财经评论员王赤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材料就是监管成熟的压力成果,撤回申请材料后仍然遭到深交所监管就是监管的深入和成熟的表现。相信法律和监管的成熟和加强会倒逼相关机构进行改变,IPO发行管理制度将会逐步健全,机构治理将会规范,对IPO发行的管理逐步到位,推动IPO发行走向成熟。”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