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上海“一行三局”打出金融抗疫组合拳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5-08 13:54:54

摘要:疫情期间,上海地方金融局针对不同阶段企业金融诉求,迅速出台了多项金融惠企纾困政策,发布的《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点突出发挥融资担保增信、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等政策内容,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上海“一行三局”打出金融抗疫组合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5月8日,上海“一行三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地方金融局)负责人一同出席177次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这让各界对上海金融市场全面复工充满期待。

在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通报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7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1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760例,单日已降至4000例以下,防范区数量达到47263个。而随着上海各行各业全面复工复产的到来,金融如何进行支持也备受关注。

“疫情期间,上海地方金融局针对不同阶段企业金融诉求,迅速出台了多项金融惠企纾困政策,发布的《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点突出发挥融资担保增信、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等政策内容,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此后,又印发本市地方金融组织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地方金融组织通过展期、无还本续贷、延长还款期限,最长可延至2022年12月31日,以及降低贷款利率、担保费率等减轻企业负担。”在发布会上,上海地方金融局副局长管小军表示。

而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在4月下旬,该行就发布了《关于全力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包括40条支持措施,通过建立应急保障机制、绿色审批及放款通道等支持机制,聚焦支持医疗、民生、物资生产及运输、能源保供、批发零售等重点行业、客群,提供延期还本付息、减费让利等政策和手机银行、云上交行等线上渠道,全面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此外,本报记者采访获悉,以中国太保、国泰君安证券、交银租赁、中国平安等一大批金融机构为代表的金融组织,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金融抗疫“组合拳”不断

上海疫情期间所有人都居家办公,但是企业员工薪水保证发放是头等大事。在5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管小军受访时首先对此进行了回应。他表示,上海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市民服务热线办公室以及50多家商业银行,疫情期间迅速建立工作专班和应急处理机制,支持商业银行通过线上核验企业身份和支付工资意愿,接收相关材料,为企业发放工资提供便捷服务。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上海总部党委委员余文建针对信贷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等问题在会上表示,在此前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7方面20条具体措施中,信贷支持重点推动金融机构与“白名单”企业加快对接,运用好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加大复工复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接触型服务业及其他有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行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加大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支持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全力保障对上海电力、能源等企业的专项资金贷款。

“上海银保监局出台了做好金融支持抗疫和复工复产工作的十五项惠民保企举措,总的原则是四句话: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应贷尽贷应续尽续、能减则减能让则让、能保则保能赔则赔。我们要求银行机构对于有发展前景、信誉良好但暂时流动资金受困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针对部分企业和市民还款难、续贷难的现状,要求做到应续尽续。”上海银保监局副局长曹光群表示。

据介绍,今年一季度,上海中资商业银行对困难企业实施延后还款超过81亿元,累计为2万多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提供了延后还款服务;针对市场保供应、保通畅的诉求,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做好对货运物流和货车司机的金融服务,对于货车司机、快递小哥等岗位人群,上海保险机构开发意外伤害保险产品,解决其后顾之忧。本轮疫情期间,上海保险公司在2700余款保险产品上扩展新冠责任,覆盖参保人数500余万人,目前涉疫保险赔付金额已超3400万元。比如,为全市医务工作者无偿提供专属保险保障,保额超过1500亿元。

同样,整个疫情期间上海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共派驻2832名关键岗位人员在办公场所值守,保证投资、交易、风控、运营、IT等业务保障核心部门的人员在岗。

“上海证券、期货、基金三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上海证券期货基金行业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发展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共有11条举措,包括鼓励行业机构充分发挥投融资功能,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及市场价格波动;鼓励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强化与其他行业的协调合作,积极创设投资科创类企业产品等。”上海证监局副局长王登勇表示。

5月7日,国泰君安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疫情期间其助力上海地产集团发行25亿元企业债券,其中14.7亿元专项用于防疫用房项目;牵头主承销上海金桥集团非公开发行全国首单疫情防控债7.6亿元。

“我们正式发布了《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加快实现复工复产行动方案》,提出了十五条专项行动举措,强化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充分发挥上海市属金融国企、证券行业领先券商的责任担当,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复市,设立1000万元抗疫专项基金。国泰君安充分发挥资本中介功能,主动对接重点企业直接融资需求。积极协助各类企业利用纾困专项债、疫情防控债等,最大限度满足合理资金需求,助力有序复工复产。综合开展定向增发、发行公司债、资产证券化等服务,加大对交通运输、商贸零售、文化旅游、餐饮等行业企业的直接融资支持。大力支持新冠病毒疫苗、药物、诊断产品等生物医药健康企业的融资需求,量身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该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保险机构发挥减震器作用

与银行、证券等机构相比,上海保险业也在疫情期间为被保险人撑起了保障。

“为及时应对疫情,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金融机构,在线下,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组建了重要关键岗位突击队,驻守公司本部靠前指挥、协调。在中国太保旗下的分支机构驻所,中国太保要求每天尽全力保证1-2家门店或柜面正常营业,保证线下理赔、保全、领取项目正常办理;同时积极开展云柜面客户服务窗口,增加服务人员,为客户不间断地提供快速、便捷的线上服务,保证保单业务的全流程工作。”5月7日,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此外,记者也从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了解到,为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此前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和中国信保为了稳定上海外贸发展,推出五个“确保”等十项服务举措。在4月期间,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携手,通过中国银行网银,实现首笔对客户的5.3万美元赔款线上极速支付;4月25日,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又和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合作,使170万美元的融资款项以全线上的形式顺利放款。

“为有效推动相关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结合大中小企业需求,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已推出相关复工复产举措和特殊通融政策, 对于客户的投保及批改需求,由于疫情原因导致无法提供盖章件,可在复工予以后补。此外,疫情期间,平安产险已为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交通运输企业开通理赔绿色通道,通过线上快处、减免单证、视频查勘等方式,提升理赔时效,解决交通运输企业后顾之忧。”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相关人士5月8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