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驰援抗疫一线:世卫组织肯定其作用,17种中医药纳入新冠治疗方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近段时间上海疫情波动,很多上海居民均收到政府发放的中医抗疫礼包。4月6日,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董秋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本次官方发放的药品包括上海中医抗疫方和连花清瘟颗粒等。其中抗疫方由五味中药(黄芪、芦根、金银花、紫苏叶、藿香)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化湿解毒作用。抗疫方主要起到预防作用,其针对人群是没有特别症状的普通人群。
在4月5日召开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中医疫病防治基地负责人房敏介绍,上海阳性感染者的中药使用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上海已累计向各街镇配送超过2100万人份中药预防方药,对尽快建立防疫屏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仅上海,国内已有多个城市将中医药深度介入防治新冠肺炎全过程。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记者查阅方案,专门将中医疗法单列一章,并依据不同辨证分为方药内治法和针灸外治法,其中推荐中成药品17种。
世卫组织认可
随着新冠疫情扩散,中医药治疗效果得到业内广泛认可。
3月31日,世卫组织官网发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专家评估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中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降低轻型、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缩短病毒清除时间,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临床预后。因此鼓励成员国考虑中国形成并应用的整合医学模式(中西医结合模式),考虑将中医药纳入新冠肺炎临床管理规划、推进国际临床试验。
而早在今年1月18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便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我会见了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讨论中医药在促进民众健康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该消息曾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纷纷评论,中医药抗疫“出圈”了。而后世卫组织邀请各方专家,广泛讨论中医药在新冠治疗中的应用。
报告称,在考虑到轻型病例的研究中,106项研究了中药对发烧的影响,103项评估了中药对咳嗽的影响,94项考虑了中医与疲劳。还有一个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例子,该试验纳入了中国9个省份23家医院的284名患者,给予中药胶囊(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据报道,总体来看,与未给予中药干预的患者相比,服用该药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更短。
在上述研究中,21项研究表明,中药有助于缩短核酸转阴时间;另有43项研究表明,中药能够减少非重症患者转重的比例。与这一发现一致的是,另一项非盲、集群随机试验纳入了408名轻型患者,并用另一种中药颗粒剂治疗,降低了患者转重的可能。而整个研究中,未发现与中药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一位某省级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表示,“我们根据中医学基础理论,坚持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以标本兼治、表里双解为目标,制定个体户治疗方案,极大提高了新冠肺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的治愈率,减少轻症患者向重症的转化率,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截至目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救治中,中医药覆盖率已达100%。”
17种中医药纳入治疗方案
在此之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记者了解到,较之以往,此次新版诊疗方案调整较大。尤其对中医治疗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以及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注意事项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都进行了重点补充和修订。
据悉,该方案是在认真研究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传播特点和病例特征,深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记者检索发现,9版方案专门将中医疗法单列一章,并依据不同辨证分为方药内治法和针灸外治法。
在预防方面,江苏康缘药业的藿香正气、安徽济人药业的疏风解毒胶囊作为主要推荐药物。轻症治疗方面,推荐河北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胶囊、北京聚协昌的金花清感颗粒、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简称中医临床所)的清肺排毒颗粒、广东一方制药的化湿败毒颗粒、山东步长制药的宣肺败毒颗粒。
方案揭示,重型和危重型确诊病例临床治疗期推荐使用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或8种中药注射剂。其中包括康缘药业独家品种热毒宁注射液、上海凯宝的痰热清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的血必净注射液、天津天士力的醒脑静注射液等。
值得注意的是,世卫组织报告中称,关于中药注射剂对重症病例有益的证据有限,亟需进一步评估。前述专家组成员则表示,“临床上部分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可能存在过敏情况,这或许是重症患者推荐级略低的原因之一。”
此外,上海市卫健委官方发布的《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十问》中,还增加了六神丸用以新冠早期防治。
华安证券研报称,中药新药所处领域竞争格局和延展性良好,多个中药新药打破了治疗领域无中药的局面,作为独家中药存在良好的扩容和替代空间。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天士力、等企业获批创新药数量靠前,二级市场也颇受追捧。
重新认识中医药
事实上,早在2020年,武汉第一波疫情阶段中医药便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疗效确切。据介绍,“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方”则是指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这三个方剂。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曾公开表示,正所谓大疫出良药,每次大疫过后都会出现经典方药。
正是因为“三药三方”的出现,中医药企业迎来利好。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得到越多越多的政策加持。
国海证券研报认为,2019 年以来,中药产业已在新药审评、医院使用、医保支持等多维度持续获得国家政策扶持,整体顶层设计已为中药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行业拐点已现。
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加快推进中药审评审批机制改革,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同年12月30日,国家中医保局印发《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支付端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保障和支持力度。
2022年3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规划》同时指出中医药服务体系、特色人才队伍、传承创新、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文化、开放发展、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以及十五项主要发展指标。
在此背景下,2017-2021 年,全国共有20款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其中,2021年获批 13 款,中药新药发展明显提速,政策层鼓励中药创新发展的指导方向极为清晰。
天风证券认为,全方位的鼓励措施出台将对整个中医药行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随着政策催化叠加基本面驱动具有较高性价比,中药行业具备一定估值弹性。
“随着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疗效获得世卫组织的认可,我国中医药在新冠治疗等领域望迎来更多机遇,相关领域布局公司受益。”天风证券称。
责任编辑:王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