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全国政协委员林益彬:推动私募股权基金国有份额进场交易,助力区域性股权市场扩容

作者:喻莎 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09 21:37:39

摘要:林益彬认为,为了有效推动国有份额的价值发现和有序流转,在现有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明晰国有份额转让实际操作中的国资监管规则,探索规范和完善相关操作细则。

全国政协委员林益彬:推动私募股权基金国有份额进场交易,助力区域性股权市场扩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喻莎 胡金华 上海报道

根据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上海将全面完成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收官之年,国资国企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2021年底,上海成为第二个获得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资格的城市。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林益彬提交了《关于推动和规范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国有份额转让的建议》。林益彬认为,为了有效推动国有份额的价值发现和有序流转,在现有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明晰国有份额转让实际操作中的国资监管规则,探索规范和完善相关操作细则。

私募股权基金退出难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目前体量规模已小有气候。过去十年,行业更是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末,全国私募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规模突破了12万亿元。

在当前去杠杆、控风险、稳金融等监管大背景下,林益彬认为,私募股权基金转让退出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私募股权基金项目主要是通过证券市场实现退出,但基金份额特别是国有份额的退出尚存在一定瓶颈。

“一直以来,私募股权投资、创投基金的退出难、退出时间长都是两个突出的痛点。”内蒙古银行战略研究部总经理杨海平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退出难、退出时间长问题也间接的导致了投资意愿下降。

Co-Found创投合伙人张新原受访时表示,随着创新创业创投战略不断的推进深入,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行业聚焦在金融服务实体和科创引领先行大背景下的硬科技投资,而这一类的投资,一个突出痛点是投资退出周期长,需要尽可能长的时间投出结果、投出价值,等待开花结果,而基金背后的资金则不一定全部能有耐心去等到结果,这就导致了风险资金退出受阻退出不通畅,影响最终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好项目成长。

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私募股权份额转让,本质是私募股权投资的一种退出方式。2020年9月,国务院在批复中明确指出“支持在现行私募基金法律法规框架下,设立私募股权转让平台,拓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此后,证监会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

杨海平坦言,按照监管规则,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有一个锁定期。即使上市之后,也需要等锁定期结束才能转让股权。有了私募股权和创投份额转让交易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私募股权投资和创投基金退出对二级市场的冲击。退出渠道的增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级市场的吸引力。

深创投研究院研究员林玮认为,私募股权和创投份额转让试点固然有利于解决退出难的问题,也确实是市场刚需,但具体实施上仍然任重而道远。

推动国有份额进场交易

在林益彬看来,目前,国资监管机构已加强对有限合伙企业国有权益的管理,权益登记工作正逐步开展落实。但在实际操作中,在法定交易场所确认、基金份额评估(估值)管理以及转让挂牌公告时间等方面,存在规则无法有效兼容的情况。

“如何有效兼容监管规定,如何兼顾时效性和规范性、找到‘促流转’和‘防流失’的平衡点,是值得监管方共同研究的课题。”林益彬表示。为此,他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推动私募基金国有份额进平台流转。结合目前的试点,构建规范、公平、高效的交易平台,有效推动和规范国有基金份额进场交易,助力试点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扩容,提高交易活跃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和政策协同。在现行试点过程中,针对实际操作中的突出问题,建议国资监管部门和证监部门加强部门联动和政策协同,共同支持区域性股权市场健康发展,在试点的过程中兼顾国资监管和行业监管要求,弥补政策缺位,出台明确、规范、有针对性的政策要求和操作细则。

三是后续探索制定统一的制度规范。结合试点,不断总结,待条件成熟,建议国务院国资委和证监会共同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明晰有限合伙企业国有份额转让实际操作中的国资监管规则,把握权益登记托管、交易进场、价格确定等关键环节,有效发现价值,提升流转效率,助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对此,杨海平也向本报记者表示,要进一步完善交易所规则,重点是确保标的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这是股权份额估值的基础。同时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把北京和上海两个份额转让交易所建设好,可以助力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循环。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