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险企发力“开门红”:长期保障型产品占主角,多重压力下今年还能红吗?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2-21 14:36:50

摘要:“从近几年寿险业‘开门红’情况来看,今年各家公司都选择推出或两全、或年金型的长期带分红的险种,而对于今年的‘开门红’产品,代理人渠道规模缩水能否让行业打赢一场翻身仗,还需要观察。”上海一位资深寿险营销总监谢明(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险企发力“开门红”:长期保障型产品占主角,多重压力下今年还能红吗?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又是一年岁末,对于经历了全年代理人队伍大脱落的国内寿险市场而言,2022年的“开门红”显得格外不同——低调、务实、尊重行业发展规律,顺应市场结构变化似乎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12月19日,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寿险在上海通过线上线下正式发布其“金三角”产品服务体系暨全新产品“长相伴”(臻享版)终身寿险,以此揭开了太保寿险2020年“开门红”的产品面貌。

事实上,太保寿险并非业内最先推出“开门红”产品的企业,《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在三大寿险巨头中,中国人寿早在10月下旬就向市场推出了三款保险产品,均为年金和两全型长期险种;平安人寿则在11月初推出了“开门红”产品御享金瑞年金险;进入12月,又有新华保险、国华人寿等纷纷向市场发售“开门口”产品,而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大中型寿险公司都选择了长期期缴的险种。

“从近几年寿险业‘开门红’情况来看,今年各家公司都选择推出或两全、或年金型的长期带分红的险种,2021年的‘开门红’主打医疗健康;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行业没有‘开门红’;2019年则主推与养老社区挂钩的保险产品。而对于今年的‘开门红’产品,代理人渠道规模缩水能否让行业打赢一场翻身仗,还需要观察。”上海一位资深寿险营销总监谢明(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开门红”的火与冰

谢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近一段时间,各家寿险公司都在全员号召冲击“开门红”,保险公司内部可谓热火朝天,但在消费者市场上似乎掀起的波澜并不大。

“看似静悄悄的保险‘开门红’,实则早已厉兵秣马。有险企早在9月便悄悄以预售的方式提前备战。尽管监管层并不希望险企过度倚重运动式的‘开门红’,但由于疫情压力以及保费增速下滑,保险公司对于2022年的‘开门红’还是寄予了希望。我们近期也将会推出一款两全保险,由于我们在上海市场不设代理人渠道,所以行业代理人渠道的萎缩对我们影响不大,但是银保渠道销售也并不乐观,我们更希望能够和银行实现一对一的销售,而且我们这款产品主要针对的是中产以上的财富阶层,希望能够给这一群体带来稳健的财富增值。”12月17日,国华人寿一位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几乎所有寿险公司都选择将长期分红型产品作为主打,这也有自身的考量。

“再推健康重疾主打产品,市场的边际效应肯定是越来越弱的。自从去年疫情催生健康险市场呈现爆发之势,到现在全国主要大中型城市都推出了普惠型的重疾险,可以说健康重疾产品对于市场的吸引力已经不大。而另一方面,由于今年寿险市场保费增速明显下滑,不少公司都出现了明显负增长的态势,靠健康重疾产品也不可能拉动保费增速,最终依靠的还是长期分红型产品搭配康养社区的入住资格。”对此上述国华人寿内部人士进一步表示。

12月20日,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也坦言,从目前各个公司发布的产品来看,是不可能回到靠保障性产品去打“开门红”的。保障性产品件均保费太低了,即使是有新的保障型产品,那也要结合储蓄型产品打一个包来做产品推广。而对于2022年的“开门红”不能报太乐观的情绪。

“现在大的消费环境不好,监管政策又趋严,我觉得‘开门红’很难有什么大的起色和变化。各公司的保费压力仍然是比较大的,利润压力也比较大,保险营销人员人数降下来之后,人均产能并没有提升,说明现有留下来的人员销售能力依然很弱。代理人这个行当其实越来越难吸引到保险公司所希望吸引的人。”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博士王涛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

申万宏源曾发布研报展望指出,人力下滑导致NBV(新业务价值)承压趋势扩大,2022年“开门红”仍有压力,保障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拖累整体价值率。考虑到人力大幅下滑及转型仍在进行中,预计2022年“开门红”在人力规模下滑以及2021年同期高基数的背景下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招商证券则认为,以往保险公司由于价值的贡献主要来自于保障型险种,使得开门红期间也会重视重疾险的推动(甚至有限制年金险销售额度的情况),当前随着重疾险的持续低迷,各公司当前已经强化了对储蓄类险种的培训,也对“开门红”期间的销售更为聚焦,同时匹配更为积极的针对性的费用投放,助力“开门红”的销售以及队伍的转型升级,预计2022年“开门红”年金类的销售效果会较好。

如何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尽管对于2020年的“开门红”市场上的预期并不高,但是对于寿险市场改革而言,行业要走向高质量发展,产品设计和消费者购买导向依然是重中之重。

“寿险是时间的朋友,提供的是长达几十年、甚至延续终身的保障和服务,是生命安全、健康生活和财富管理的守护人,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心的金盾牌。在时代新态势下,公司正从单一的风险保障提供者积极向保险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商转型,持续护航国家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在12月19日的发布会上,中国太保寿险董事长潘艳红如是指出。

而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变化的市场中,笃定价值投资才能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资产配置与多元化投资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寿险产品是一个长期投资,在全球经济形势变化,中国经济经历深层次高质量转型的大时代里,将越来越成为中国普通居民家庭资产配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伴随内外部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来资产配置需要更多关注到风险,建立防守型布局。高保障杠杆、收益确定的保险产品为客户理财规划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基于对客户需求变化的仔细研析,中国太保寿险构建了以财富、健康、养老为支点的产品+服务金三角,在充分发挥主业产品价值的同时丰富财富管理、健康医疗及养老服务生态圈,助力客户在后疫情时代的财富规划,达到健康保障、养老保障及财富传承的平衡,陪伴客户从容应对人生的不确定性。”中国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表示。

也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险企已经看到,需求端的变化驱动其从过去单一的风险保障提供者,逐步向健康、养老、财富管理等多重身份的专业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转变,淡化“开门红”的概念,也让“长期相伴”之于保险业有了更厚重的内涵,寿险业转型之路,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