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晶华微冲刺科创板:业绩持续增长力存疑,两家刚成立公司便跻身大客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1-04 11:49:3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夏高琴 南京报道
近日,杭州晶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晶华微”)科创板IPO已获得受理,这家成立于2005年2月24日的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研发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医疗健康SoC芯片、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智能感知SoC芯片等。其芯片产品已进入美的、小米、海尔、倍尔康等国内外知名终端品牌厂商的供应体系。
2020年,依靠新冠疫情下红外测温枪需求的暴涨,晶华微医疗健康SoC芯片中红外测温信号处理芯片终端需求激增,营业收入也从2019年的5982.96万元增长至19740.31万元,同比增长229.94%。今年,晶华微顺势向上交所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2021年疫情逐渐缓解,虽然上半年公司营收基本保持住了去年的规模,但医疗健康SoC芯片产销率、平均单价均有下滑,疫情需求带来的增长其延续性存疑。除此之外,《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晶华微曾存在多次内控问题并整改的情况,另外公司目前的第一大客户在其成立第一年就跻身晶华微前五大客户之列。针对上述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致电致函晶华微公司,但直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业绩增长难以延续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晶华微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027.88万元、5982.96万元、1.97亿元、1.01亿元,归母分别为568.81万元、1111.86万元、1亿元、4891.6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9.82万元、915.67万元、9764.32万元、4746.24万元。
公司在招股书解释,2020年公司业绩呈现出较高的成长性,主要系受新冠疫情拉动红外测温枪等防疫物资需求的影响,公司医疗健康SoC芯片中红外测温信号处理芯片终端需求激增,使得公司医疗健康SoC芯片销售收入从2019年的4145.78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17145.42万元,同比增长313.56%;若剔除红外测温信号处理芯片影响,2020年公司其他芯片产品的销售收入为6964.24万元,较2019年的4844.58万元同比增长43.75%。
2021年国内疫情逐渐缓解,虽然上半年公司营收基本保持住了去年的规模,但医疗健康SoC芯片的产销率、平均单价均有下滑。
2021年1-6月医疗健康SoC芯片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86.90%回落至70.56%,毛利率也从2020年的1.2751元/颗下降至0.8538元/颗。未来,随着新冠疫情趋于平稳,晶华微业绩能否持续增长将是未知数。
两家公司刚成立就能跻身成大客户
招股书显示,晶华微产品主要在内地销售,其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报告期内两个地区合计销售额占内销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84%、99.61%、98.00%和99.13%。
对此,公司解释,因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为我国电子产业聚集地,该等区域存在众多的专门从事电子产业加工业务的厂商或经销商,对芯片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量,因此区域集中度较高,符合行业特性,因而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均来自华南、华东区域。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公司第一大客户缙云县志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刚成立的时候就跻身公司前五大客户之列,同样情况的还有目前公司第五大客户深圳市新贵晶科技有限公司。
位于浙江永康的志合电子成立于2018年3月,成立当年就成了公司第四大客户,从2018年开始志合电子一直是报告期晶华微的五大客户之一,其中2019年和2021年上半年,志合电子都是晶华微的第一大客户。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晶华微与志合电子交易金额分别为297.31万元、847.36万元、1212.34万元和1605.86万元。
除了志合电子,于2018年11月成立的深圳市新贵晶科技有限公司在成立仅一个多月时间也成功成为晶华微2018年第二大客户,公开信息来看当时新贵晶参保人数为0人,直至2019年参保人数仅9人。2018年、2021年上半年新贵晶分别是第二大客户、第五大客户,与晶华微交易金额为428.04万元、409.08万元。对于公司在大客户的选择上是如何把控的,本报记者于11月2日向公司发去采访,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2018年成立以来就一直占据晶华微前五大客户之列的志合电子,与晶华微实际控制人之间曾有着被投资与投资的关系。
据悉,实控人吕汉泉在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共向志合电子提供了882万元的资金支持:其中746万元系吕汉泉通过公司员工亲属陈晓玲对志合电子进行的借款,另外136万元系吕汉泉委托陈晓玲持有志合电子40%的出资额。吕汉泉不参与志合电子的任何经营管理,其实际生产经营始终由志合电子三名共同实际控制人管理。2020年12月,志合电子吕汉泉归还了前述全部借款,并支付了相应的借款利息,2020年9月吕汉泉也将委托陈晓玲持有的志合电子40%出资额全部转让予志合电子的实际控制人郑根花、卢丽晓和杨敏榕。
内控问题待解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不仅是实控人存在通过员工或员工亲属进行支付的情况,公司层面也存在这类问题。
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股改前,基于款项结算的便利性以及工资保密等因素考虑,存在使用个别员工或其亲属的个人账户,代为收取货款、支付员工部分工资薪酬及支付费用的情况。另外,公司部分销售收入存在回款方与合同方不一致的情况,主要系客户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回款、客户股东或其亲属或其员工回款、集团内统一结算等原因所致。
除此之外报告期内,公司还存在与关联方、非关联方资金拆借的情形。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个人账户对外收付款的情况在处于创业期的企业非常常见,而个人账户和公司账户混用可能会带来税收与收入确认真实性方面的隐患。另外公司借款给员工、关联方用以个人消费的情形,也在中小企业与创业期的企业也比较常见,对于计划上市的公司而言是需要尽快加以规范的。”不过,目前公司称已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整改。
据了解在2020年9月前,晶华微公司一直是实控人吕汉泉个人独资的,直到去年下半年吕汉良才进行了两次股权转让,并在年底对公司进行股改。目前,吕汉泉、罗洛仪夫妇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公司90.14%的股份,仍处于绝对控制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晶华微“掌舵人”的吕汉良先生今年已72岁,“这有可能带来公司实控人的不稳定,存在短期内‘掌舵人’变动的可能,而如果实控人更换,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一般会产生在战略方向与企业文化方面失去稳定性,对企业发展是一个重大的不稳定因素。”柏文喜告诉本报记者,对于该问题记者也在采访函中进行了提问,但未得到回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