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七部门调查巨头向市场传递什么信号

作者:江湖一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7-28 17:47:20

摘要:滴滴突袭上市引爆的大戏,未来将向何方演变,尚待观察。

七部门调查巨头向市场传递什么信号


文/江湖一刀

最近,滴滴在美国上市(以发行价14美元计算,其市值高达6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00亿元),结果炸雷了。7月16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七大部门联合进驻调查,非常罕见。蚂蚁金服当初上市,完成申购中签者缴款程序,在即将挂牌交易前被紧急叫停,也未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WX20210728-165028.png

在七部门介入调查之前的7月4日,国家网信办还发布《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报》指出: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随后的7月9日,网信办再出重拳,连夜发布通报,下架“滴滴企业版”、“滴滴车主”等25款App,滴滴“全家桶”几近团灭。而这离滴滴6月30日低调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仅仅过去了8天。

7月27日凌晨美股收盘,风雨飘摇中的滴滴报收8.04美元,在连续大跌后,距离14美元的发行价接近6美元。7月28日,滴滴上涨10.2%,股价报收于8.86美元。

滴滴突袭上市引爆的大戏,未来将向何方演变,尚待观察。

笔者出行常用滴滴软件叫车,凭心而论,它是很多人的实用工具,给用户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滴滴事件演变至今,从APP下架、滴滴被调查,数据安全是绕不开的话题。在“方便出行”和“信息安全”的“天平”两端,国家有关部门把紧“安全关”,是职责所系,也是民心所向。

滴滴这些年的发展并不顺利,一直在坎坷中冲杀。

成立于2012年的滴滴,借助资本的力量,在网约车市场占据较大部分份额,也就相当于掌握了海量个人、车辆、交通道路状况等数据信息,如果这些数据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不仅对个人,甚至对国家都会造成巨大危害。

滴滴的争议,并不止于网约车。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电池充电变为风口,滴滴在海量网约车签约车主的基础上,快速培育了“小桔加油”、“小桔充电”等细分平台。今年5月,多家充电站运营商向政府部门举报“小桔充电”平台涉嫌“二选一”,引发关注。

“小桔充电”是充电软件,向车主提供充电中介服务,为车主匹配附近的合作充电站。充电站运营商是重资产投入,其客户来源(即充电车主)主要倚仗“小桔充电”等充电平台对接。

据了解,“小桔充电”要求合作的充电站运营商签订排他性协议:“乙方在协议签署之后,约定的充电站项目不得与甲方(小桔充电)相同或类似业务的主体合作”。

WX20210728-165042.png

2019年4月,“小桔充电”因自建充电站而遭到合作者的反制,特来电、普天充电等多家合作运营商宣布退出滴滴平台,后者随后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结盟,成立了河北雄安联行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成对抗之势。

该起“合作者变为对抗者事件”背后的原因,与“小桔充电”收取合作运营商的分成有关,处于强势的“小桔充电”受到批评。

滴滴的争议从并购优步开始。借助资本的力量,两大平台合二为一,滴滴快速壮大。数年后,我们再举目回望,那些曾经的潜在对手,早已被甩到看不到的远方。

4月26日至4月30日,“小桔充电”在广州、北京等全国29个城市推出1折起的充电服务费,还可用9.9元购买总价值99元充电券包。这一超低价,也引发争议,被竞争对手指责为“扰乱市场”。中小运营商的反抗,穿透进去看,其实是为了自救求生。

在资本的主导下,中国互联网垂直细分领域出现不少值得关注的现象。在已经建成平台、生态的互联网巨头眼皮下,小微创新者和新进入者很难存活,更不用说壮大和参与竞争了。巨头们的子公司、孙公司,抄袭创意、借助强大资源和巨额补贴,迅速把同类小公司扼杀。后者中极少数能冲出重围的幸运儿,最好的结局,也只是以合适的身价卖给巨头们。打击创新,是“独角兽们”应该反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强力调查滴滴,其传递出的信号很多,至少有一条:既要让大树健康成长,同时也要让小草们有存活的空间,避免“大树底下不长草”。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