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惜茶爱人”中品味另样公益 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理事长吴远之:公益是一场修行

作者:隋福毅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5-08 13:17:00

摘要:“我们希望我们的员工、茶友以及众多茶人工作者可以关注周边事情,成为点滴公益的践行者,让茶人成为公益理念的传播者和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实现茶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吴远之说。

从“惜茶爱人”中品味另样公益 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理事长吴远之:公益是一场修行

隋福毅/文

“咱们三宝中学所指的是哪‘三宝’?”大益集团董事长、大益爱心基金会理事长吴远之在云南省曲靖市三宝镇大益希望中学向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在同学们饶有机趣的回答中,吴远之笑着说道:“三宝,更应该是好的学生、好的老师以及好的书本。”

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百年筑梦·茶香书香 世界读书日一起学党史”大益捐书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在三宝大益希望中学展开,上述这段对话便发生在启动仪式现场。据了解,此次,大益集团计划向全国100所大、中、小学捐赠20万册、价值500万元的图书,继续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教育公益,是大益集团和大益爱心基金会公益事业的“起点”。

2005年至2007年,勐海茶厂(大益集团核心成员企业之一)先后发起“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 “我的长征”“祖国不会忘记”三次公益行走,为沿线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学校。

2007年,云南省大益爱心基金会正式成立,将援建希望学校作为核心项目,截至目前,大益集团累计筹资1400多万元,在全国共援建42所大益希望学校,帮助2万多名孩子告别危旧校舍。

“我们是一个茶叶企业。相对来讲,适合种植茶叶的地方大多都是山高路远的贫困地区。当看到茶厂周边地区较差的学校环境时,我相信许多人都会考虑帮忙改善一下。”在吴远之心中,大益集团做的公益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与此同时,他还认为每个人都有慈悲之心。

正因如此,2019年起,大益爱心基金会聚焦茶人的个体需求和群体特征,实施“益工社”,以益工小组为组织形式,凝聚茶人公益力量,建立茶人互助机制,倡导推动茶人20小时公益计划,并上线“大益家人”微信小程序。目前,平台已经组建26个益工分社共100余个益工小组,形成小组自我组织、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

“我们希望我们的员工、茶友以及众多茶人工作者可以关注周边事情,成为点滴公益的践行者,让茶人成为公益理念的传播者和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实现茶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吴远之说。

访谈实录:

莫以善小而不为

《华夏时报》:大益集团有一个核心价值观叫“惜茶爱人”,您如何理解这个理念?

吴远之:“惜茶爱人”不仅是我们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基金会秉持的一种茶道精神。对于制茶、泡茶,我们经常会提到一种说法叫“杯中有茶,心中有爱”。这也就是说,是否用心泡制茶,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做好茶是要用心的。另一个层面讲,做茶实际上与做公益有一定共通之处,二者都需要用真诚的心去服务别人。公益讲究奉献精神,我们做茶同样也有奉茶精神。

《华夏时报》:大益爱心基金会有一种颇具特色的主题公益,名叫“茶人公益”。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主题?

吴远之:在我的理解中,公益是有很多类型的,比如有像盖茨基金会那种立志推动全球疫苗普及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有像国内许多基金会关注解决社会痛点问题。但其实,还有另一种公益叫“莫以善小而不为”。所以,在2019年,我们决定升级大益公益,实施“益工社”,服务茶人的同时,也服务社会。我们希望可以充分调动茶人的自助和助人行为,让茶人从周边点滴公益做起。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慈悲之心,茶人公益的形式有助于将大家的这份爱心激发出来。我们期待有一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意识到,做公益其实可以是举手之劳,并不是那么复杂的事情,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及时而优雅地行善

《华夏时报》:大益爱心基金会自成立起捐助了大量希望学校,也与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有着深度合作。是什么契机达成了这样的合作?

吴远之:做公益必然有一些发心和机缘的问题。大益集团做公益与我们的茶叶主业以及我们所处的云南地区有直接关系。在大益集团刚成立时,云南种植茶叶的地区基本都是老少边穷地区,当看到他们的校舍条件比较差,我们便想着帮助他们改善一下基本环境。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儿,我觉得我们可以帮忙。所以,我们选择了跟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展开合作。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乡村学校的建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我们基金会也正在考虑转型,比如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传播茶道文化、推动茶人公益等。

《华夏时报》:无论是脱贫攻坚事业,还是疫情、玉树地震、汶川地震这样的突发事件,大益爱心基金会总能快速响应,您认为,企业基金会应该如何参与国家重大事件?大益爱心基金会又有哪些心得?

吴远之:在国家重大事件发生时,首先是要保证自己不要添乱,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做合乎时宜的事儿,及时而优雅地行善。其次,要在基金会章程规定的范畴内开展业务,要有专业透明的基金会治理机制。最后,我个人认为要广泛连接基金会的外部理事和公益伙伴,给他们充分的表达空间。去年疫情,我们设立的“逆行天使护佑基金”就是通过外部理事的信息与泰康保险合作。我们“百年筑梦·茶香书香”世界读书日活动,也是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合作。

公益本是一场修行

《华夏时报》:您如何看待企业和企业基金会的关系?大益爱心基金会与大益集团又是怎样的关系?

吴远之:企业和企业基金会首先是两个独立的法人,二者有独立的体系,需要在各自管理条例的范畴内开展活动。同时,二者必然也有一定联系。从大益集团和大益爱心基金会来讲,大益集团代表着我们的专业能力,大益爱心基金会承载着我们的专业态度。基金会像是一个桥梁,将我们与公益事业连接起来,将我们“惜茶爱人”的茶道精神落实下去。2007年,当我们以援建希望学校为核心项目时,我们其实可以直接将资金捐助给青基会,但我们还是决定成立自己的企业基金会。一定程度上,我们是希望可以让我们的员工加入公益,理解并传承我们的企业精神和理念。

《华夏时报》:您对大益爱心基金会还有哪些期待?

吴远之:从面上来讲,我当然希望除了我们自己的员工,还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可以加入我们的公益事业,连接更多的社会资源。从内在上,我希望大益的公益理念可以得到践行和传承。在我心中,做公益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修行,在奉献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受益者。仔细想一下,社会真的需要每个人都去做公益吗?恐怕不是。但作为个人,你自己是可以进行个人选择的。

大益公益的定位不是解决社会痛点那样伟大宏观的角度,我们做的是生活化的公益。我们带动员工做公益,不是想带领大家“拯救世界”,那是理想化的,也是不现实的,更不符合大益的企业基因。公益做多少才算是做得好,捐多少钱才是捐的多,这没有明确标准。但如果越来越多人能够接受我们的公益理念,用真心关注周边需求,花费个人时间去服务他人,那这样产生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应值得我们去追求和珍视。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