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中国经济面临高质量转型: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抓手, 绿色经济成核心需求

作者:胡金华 喻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18 22:50:36

摘要:对于明年的经济前景,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我们需要做到的是顶住、挺住、站住。顶住压力,挺住身段,站住国家发展的目标。”

中国经济面临高质量转型: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抓手, 绿色经济成核心需求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见习记者 喻莎 上海报道

2020年,全球资本市场受疫情影响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更是再添变数。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再次提出要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为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布局2021年投资市场,助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近日,2020投资峰会在上海举办,在会上,对于明年的经济前景,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我们需要做到的是顶住、挺住、站住。顶住压力,挺住身段,站住国家发展的目标。”

大变局趋势:绿色经济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在2017年下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提出的,如今一眨眼3年过去了。

那么,什么是大变局的趋势?对此,周汉民表示:“如果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说它的趋势的话,这个趋势是从二战结束至今的75年没有改变,没有逆转。那就是老牌的即承大国继续在发展,但是新兴经济体在紧追慢赶而且不断地缩小与即承大国之间的距离。”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我们需要做到的是顶住、挺住、站住。顶住压力,挺住身段,站住国家发展的目标。”周汉民认为,新经济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中国最近对世界的一个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向世界宣告,中国将在2030年二氧化碳的全球排放值达到峰值,2060年中国要实现碳中和,这个承诺可以引发大量新经济的发展形态的发展 。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煤炭占一次能源使用的比重是59.1%,也就是中国近60%是靠煤炭作为能源的。而2019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占世界排放29%,2019年中国进口石油5.5亿吨,石油的国际依存度72%,天然气国际依存度为43%。

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背后的经济意义变得不可思量起来。

“首先中国的能源革命必须作为重要国策,所有能源的利用方式方法全部要革新改造;第二,中国一定会涌现出新的市场,这个市场叫做碳市场,而它不能脱离金融的本质,就像互联网金融实质是金融一个道理;第三,国家今后的投入往哪里走?国家未来的投入一定是侧重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和绿色的消费模式;第四,我们要达到峰值之后碳中和必须利用金融杠杆,比如可以发行绿色债券。”周汉民进一步补充道。

注册制下打新收益成最大红利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IPO注册制下,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融资规模大幅提升,估值体系重构。随之而来,也带来非常可观的打新红利。

开源证券总裁助理研究所所长孙金钜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注册制明年会向主板和中小板来推广,整个打新红利也一定会继续。展望2021年,全年A股IPO数量预计在300-500家。同时,孙金钜表示,并购重组或重现小牛市,分拆上市、上市公司间并购、平台性并购成三大趋势。

从数据上来看,截至2020年11月底,在打满的理想情况下,今年科创板已为A/B/C类投资者创造打新收益7616/7360/6442万元,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以来已为A/B/C类投资者创造打新收益1480/1392/1175万元,而核准制新股为A/B/C类投资者创造打新收益为622/565/165万元。

记者查阅中签率的数据发现,中性情形下,2021年科创板A/C类账户打新中签率为0.037%/0.019%,创业板A/C类账户打新中签率为0.033%/0.015%。收益率来看,中性情形下,科创板和创业板可为3亿规模的A类和C类贡献9.0%和4.4%的增强收益。

“我们预计从注册制目前节奏来讲,到明年会向主板和中小板来推广,所以打新红利一定会继续。注册制改革分步走,下一阶段重中之重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做优做强上市公司。”孙金钜进一步补充道,制度层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举措包括完善退市机制、严格退市监管、拓宽并购重组和破产重整等市场化退出渠道。

事实上,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特别强调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意味着2021年中央将在市场行为、金融监管方面呈“高压”态势。

展望2021年直接融资情况,孙金钜表示,目前来看的话,科创板和创业板IPO储备项目是非常充裕的。预计2021年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为分别达120-168家,科创板IPO融资规模为1200亿-2352亿元,创业板为1080亿-1848亿元。整体来看,主板和中小板有望推行注册制,带来发行速度进一步提升,2021年全年A股IPO数量在300-500家,融资规模在3000亿-5000亿规模。

经济向内需消费型转型

中国在这个时间点可以看到哪些经济亮点?未来的经济结构有什么样的变化?政策上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看好哪些板块机会?

对于上述问题,在当日峰会,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超常规的赶工和基数效应推动之下,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将达到阶段性顶峰,之后必然要向正常水平回归。明年总量政策不会大开大合,一季度后无风险利率会下降。比较看好政策红利释放、经济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新经济、内需相关的板块机会。

具体来看,王涵认为,明年上半年面临的很可能是经济大过山车所带来的市场大起大幅,明年的下半年整个经济的增速重新放缓的时候更多的市场会反映中长期,经济内生结构性的变化向内需消费型的转型,向数字化的转型,效率的提升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和政策的引导这个方向走。

“所以明年上下半年很可能是不同的主线 。”王涵告诉记者,明年是一个冲高回落的一年,股票市场可能也会相应的反映,更值得期待不是明年上半年经济的冲高,而是在经济回到正常水平之后政策红利释放经济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新经济、内需相关的板块在未来还是比较看好的。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