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A股连续回调,各大机构对后市研判出现分化 买股票还是买债券?

作者:胡金华 喻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1 17:18:53

摘要:9月7日,私募基金经理李蓓公开发声:把股票换成债券。相比于李蓓的悲观,目前大多数机构对待权益市场持乐观态度,看好后续结构性行情。《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近三个月公募基金频发爆款基金,给市场带来大量增量资金,市场慢牛预期还在发酵。

A股连续回调,各大机构对后市研判出现分化 买股票还是买债券?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见习记者 喻莎 上海报道

近期,市场颇为震荡,A股数日走弱,站在三季度尾部的节点,各大机构对后市的研判呈现明显的分化态势。

9月7日,私募基金经理李蓓公开发声:把股票换成债券。相比于李蓓的悲观,目前大多数机构对待权益市场持乐观态度,看好后续结构性行情。《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近三个月公募基金频发爆款基金,给市场带来大量增量资金,市场慢牛预期还在发酵。

在李蓓看来,股债相对表现逆转的核心,在于信用拐点和需求拐点,而这一拐点,正在到来。市场期待的增量资金,尤其公募基金的持续热销,并非主要由利差驱动,而是由赚钱效应驱动。基金热销并不会持续成立,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出现逆转。

除此之外,记者发现,在A股后市研判中,中信建投证券也提示了“风险”,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认为,三季度GDP增速可能是年内高点,四季度下行压力可能重新上升。中信证券则预计三四季度经济将恢复到疫情前的合理状态,增速有望达到6%左右,明确看好未来数月A股的趋势性上涨以及投资机会,认为增量资金驱动的A股中期上行将在9月中下旬启动。

总体来看,机构依然看好A股后市。国盛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震荡整固之后,后市依然乐观;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A股慢牛上涨逻辑依然存在;财信证券则认为,不必过度悲观,市场中长期向好概率更大。

多空观点对决,该听谁的?A股连续回调,把握机遇还是注意风险?“分歧永远存在,无论是在底部还是顶部都会有,关键是判断价值的依据是什么。从估值来看当前处于合理偏低水平,依然看好长线投资价值。”9月11日,上海斯诺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徐银朋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把股票换成债券?

9月7日,李蓓公开发文称:把股票换成债券。李蓓认为,A股,相对于国内债券和港股都处于最高估区间,而中国利率债的相对价值突出,未来一段时间,应该把A股,逐渐换成中国利率债。

李蓓解释道,股债相对表现逆转的核心,在于信用拐点和需求拐点,而这一拐点,正在到来。

今年A股呈现小牛市,如果讨论股票上涨的驱动力,市场上很多人都会说央货币放水,钱多利率下行,所有的资产水位都跟随上升。

李蓓指出,上述逻辑并非如此,在她看来,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上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驱动:一是盈利增长,背后是宽信用和供应冲击;二是海外利率下行驱动的外资核心持仓估值上行;三是股市本身风险偏好的提升。

“到现在,前两者已经开始钝化甚至逆转,A股全靠第三个因素在支撑。但风险偏好本身是极不可靠的,逆转也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市场期待的增量资金,尤其是公募基金的持续热销,并非主要由利差驱动,而是由赚钱效应驱动,基金热销并不会持续不变,不排除在未来一两个月里出现逆转。”李蓓称。

不过,9月9日,李蓓又发文提醒,从驱动上来看,债券还是左侧。可以买,但不要太着急,逢低慢慢买。她指出,债券现有的两个问题包括:货币市场利率太高,且还在上升趋势中;以及未来两个月长端供应太大。

除此之外,记者发现,在A股后市研判中,中信建投证券也提示了“风险”,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认为,三季度GDP增速可能是年内高点,四季度下行压力可能重新上升。中信建投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玉龙也表示,市场短期可能处于震荡回调状态,要注意风险。

机构看好后续结构性行情

相比于上述观点,更多机构对待权益市场持乐观态度,看好后续结构性行情。

国盛证券继续看好机构牛、结构牛。国盛证券研究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仅偏股公募基金净流入规模便已达到6000亿—7000亿元,全年偏股基金增量有望达到万亿。同时,包括保险等全年各机构资金增量保守估计将达到1.5万亿元。近期市场连续调整,有美股暴跌、外资流出等方面的影响,但在根本上,是对此前市场、特别是以科技、消费等为代表的机构重仓股巨幅上涨之后的调整消化。

展望后续,国盛证券认为,机构重仓股的调整已接近尾声。当前市场不存在系统性风险,建议保持多头思维和战略定力,利用调整机会配置优质资产。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A股慢牛上涨逻辑依然存在。一方面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吸引海内外长线资金进入A股市场;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总体向好,传统基建支撑需求,新基建高速增长,经济复苏后劲充足。

国泰君安认为,沪指已接近箱体震荡下沿,短期无需过于悲观。市场近期调整主要受到美股下跌影响,美股经历持续上涨,部分科技股估值偏高,而A股已经历了近两个月盘整,获利盘和估值压力均较小。外盘波动主要影响短期市场情绪,A股中长期走势主要看自身基本面。沪指仍是区间震荡行情,目前已运行至震荡区间下沿附近,对于后市无需过于悲观,可关注箱体下沿3200点附近区域低吸机会。

财信证券认为,不必过度悲观,市场中长期向好概率更大。前一日市场大幅调整有多重因素刺激共振,当前货币政策虽然弹性减弱,但并没有完全退出宽松,流动性依然充足,经济同步指标持续好转,企业盈利拐点将至,A股中长期向好的格局并未改变。

中信证券对后市预判也偏“乐观”,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认为,增量资金驱动的A股中期上行将在9月中下旬启动,明确看好未来数月A股的趋势性上涨以及投资机会。

震荡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如何应对?

多空观点对决,投资者该听谁的?A股连续回调,应该把握机遇还是注意风险?对此,徐银朋表示,分歧永远存在,无论是在底部还是顶部都会有,关键是判断价值的依据是什么。从估值来看当前处于合理偏低水平,依然看好长线投资价值。

而对于是否要马上抛掉股票,切换至债券资产,徐银朋认为目前卖股票资产换债券是不合适的,因为股票资产性价比更好。当然,结构性的资产高估也是很明显的,现在需要注意风险。

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李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市场本身就是多空双方的博弈,分歧一直都存在,有分歧才有买卖和价格的产生。分歧越大,震荡和波动越大。但是没必要抛掉股票资产,因为权益资产目前是最有机会的大类资产。

震荡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如何应对?李朔表示,应对震荡行情需要控制好仓位,做好资产配置,股票资产方面,应对震荡行情有三种方法,第一是精选低估值绩优股,以不变应万变;第二是选择对冲策略产品,波动越大,收益越丰厚;第三是利用期权,可以赚到波动率的钱。

徐银朋认为,当前市场出现结构性泡沫破裂迹象,这个时候优质资产短期也会受拖累。但是等市场企稳后,优质资产会王者归来,因此采取什么操作策略取决于拿的是什么资产,如果是估值过贵的泡沫资产建议还是卖出,而优质资产,不用在意阶段性下跌。

张玉龙指出,从行业景气和估值水平的匹配来看,倾向于投资者适度超配周期、金融等相对低估值板块,在存在良好安全边际的同时,能够伴随着经济复苏获得一定的驱动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