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可转债市场波澜不断:大跌后仍交易活跃 首只违约转债或将出现

作者:肖超 陈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5-15 18:01:42

摘要:目前*ST辉丰的股价远低于回售触发价格5.40元,触发回售条款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但据*ST辉丰的一季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仍然为负,而3.2亿元的货币资金甚至不足以覆盖其5.5亿元的短期借款。

可转债市场波澜不断:大跌后仍交易活跃 首只违约转债或将出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肖超 陈锋 北京报道

可转债市场在本周仍不平静。

在5月7日因宣布提前赎回而大跌后,泰晶转债持续走低,截至5月15日收盘,该券价格收于153.76元/张。虽已较6日收盘价跌去57.9%,但其市场价格仍远高于100.45元/张的官宣赎回价格。

除吸引了足够市场眼球的泰晶转债外,辉丰转债因其背靠的上市公司*ST辉丰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或将成为我国转债市场中第一次因触发交易规则而被暂停上市的转债产品,并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

一直以来,可转债由于具有股票和债券双重属性,且至今尚无违约品种,被看作是“攻守兼备”的投资选择。又因其较低的准入门槛、区别于股票的无严格涨跌幅限制和T+0交易机制,可转债市场自2019年后逐渐升温,炒作风气渐浓。

联储证券首席投顾胡晓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早前由于可转债打新无需本金,被券商营业部当成获客工具,大力宣传之下吸引了很多的“小白”用户进入市场。而这些投资者由于对证券市场知识匮乏,容易盲目跟风,市场上很多可转债超出了本身价值。个案的出现,有助于可转债市场降温,市场会逐步回归到价值投资中。

多重因素引发爆炒

在5月6日晚发布关于提前赎回泰晶转债的提示性公告后,泰晶科技在13日正式确定,泰晶转债的赎回登记日为5月26日,转股价格为17.90元/股,赎回价格为100.45元/张。

在回溯泰晶转债的炒作逻辑时,广发固收刘郁团队发布研报提出,在3月6日首次发布不执行强赎的公告后,泰晶转债的交易活跃度迅速上升,爆炒式交易开始,转股溢价率也随后上行至超过100%的水平,因此,市场对于公司不会行使强赎权力的预期,或是爆炒交易形成的重要前提。

而由于转债价格处在高位、转债剩余规模较小,辅以公告显示上市公司未来强赎的意愿可能较低,刘郁团队分析认为,在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叠加可转债固有的T+0特性,对应的转债品种很可能成为市场中部分极端交易型参与者的炒作对象。

此外,因为此时转债余额已经较小,大量交易型参与者的加入,也会使得这些被炒作的品种出现动辄超过1000%的夸张换手率,以及大幅超过正股的波动。

截至5月15日收盘,泰晶转债的收盘价为153.76元/张,纯债溢价率为53.2%;正股收盘价为23.95元/股,股价较转债的转股溢价率为14.9%。

而由于转债的价格较面值溢价仍然远高于转股溢价率,即便距离赎回登记日还有不足十个交易日,有关于泰晶转债的“存量博弈”仍在继续。

从转债余额上看,泰晶转债的未转股余额从5月6日的3147万元波动至12日的3097万元,在15日甚至又回升至赎回公告前的水平,达3157万元。

从成交额上看,除7日大跌触发熔断导致成交额为8000万元外,泰晶转债8日随即巨额放量至成交7.7亿元,至今仍维持在每日超过2.3亿元的水平。

8亿多回售压力待解

由于连续两年出现亏损,辉丰转债在4月29日宣布停牌,深交所也将在5月20日前做出是否对其实施暂停上市的决定。如果条件成立,辉丰转债将成为第一支因触发交易规则而被暂停上市的可转债。

2018年5月,辉丰转债的发行方辉丰股份因在危废处理等环节存在隐患,被监管要求停产整治,并公告表示“如不能尽快恢复生产,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停产事件发生后,不仅*ST辉丰的股价大幅下行,辉丰转债的价格也一度下跌至约71元,创下转债市场价格历史最低点。年报显示,辉丰股份在2018年及2019年分别亏损6.14亿元和5.61亿元,已达到被暂停交易的标准。

由于辉丰转债从4月21日已进入存续期的最后两个年度,按照转债募集约定,如果正股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低于转股价的70%时,将触发回售条款,可转债持有人可以将持有的可转债全部或部分按面值的103%价格回售给辉丰股份。

目前*ST辉丰的股价远低于回售触发价格5.40元,触发回售条款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但据*ST辉丰的一季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仍然为负,而3.2亿元的货币资金甚至不足以覆盖其5.5亿元的短期借款。

因此,面对超过8亿元债券余额的回售压力,辉丰转债可能面临实际违约风险。同时,在回售压力已经明确的情况下,*ST辉丰也暂未采取下修转股价的方式来规避风险,也为辉丰转债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

兴业固收黄伟平团队的研报认为,泰晶转债和辉丰转债的案例均具有一定特殊性,且投资逻辑并不相同:前者是资金炒作逻辑,而后者更类似于博弈垃圾债的思路。但综合来看,两者均代表了较高风险偏好、并非从基本面研究出发得到的选择。

黄伟平团队指出,这种思路其实与股市“炒概念、炒题材”是一个道理,类比股市外资流入+严格退市制度+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壳资源”不再稀缺,基本面较差的公司最终会失去关注度和流动性。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陈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