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中美需树立共管市场意识

作者:徐立凡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13 19:12:09

摘要:中美需树立共管市场意识

 

本报评论员 徐立凡

   奥巴马就要来了。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中美关系面临新的定义。
    对于中美关系,许多人感觉是复杂的。复杂在于无法有一个简单的定义可概括。最近比较火的概念是“G2”时代到来了,即美国需要部分“让权”,以使中国更好地履行对世界的责任。自从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做过副财长的弗雷德提出这个概念后,在美国政经两界都有一些人支持。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则更进一步,提出了一个“中美国”的概念,意即中美共治不仅是个趋势,而且在许多方面已经是事实。
    为这样一些提法欢欣鼓舞或抱以警惕都可能简单化了。即使这些概念过于空泛,或有“设套”之嫌,但至少有一点反映出了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中美两国不同的发展速度。二是中美这样的国家,对于世界确实有责任义务。
    但是,中国与美国的责任概念完全不同。自一战以来,除了个别孤立主义的时期,美国一直认为自己对世界是有责任的,这种责任意识等同于早先的罗马帝国。而美国对于责任的表现形式就是维护全球的战略平衡、推销美式意识形态和经济理念,让世界“泛美化”,以此保证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中国也希望世界视自己为负责任的大国,使世界了解中国重归舞台中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于世界具有积极的正向意义。中国对世界的责任解读重点是:尽自己可以达到的力量帮助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以实现经济与财富流动的相对平衡,不推销没有普世意义的意识形态,保持世界的多元化,以此获得构建一个更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基本条件。
对责任这一概念认知的不同,加之历史的客观原因,导致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操作手法。美国履行责任采取的是张扬主权的做法,即以软硬两种方式相结合,无限扩张国家主权,甚至挑战他国主权;中国履行责任采取的是守卫主权的做法,即不干涉他国主权,但也不得损害自己的切身利益。由于中美在国际事务中的相交圈越来越大,所以有时美国的主权扩张甚至挑战到了中国身上。
    这在现在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前是中美关系的稳定时期,但是,政治合作依然限于局部,经济合作也有倒退趋势。举两个例子。其一,在G20华盛顿峰会上,美国提出全球经济再平衡问题,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中美经济再平衡。美国由于内需受阻而要扩大出口,希望中国减少出口扩大内需。表面看,这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合理要求,扩大内需也是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但关键在于谁主导。中国扩大内需必须建立在出口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以获得各方面政策调整所必需的资金支撑和时间准备期,如果照美国所说减少出口,则扩大内需的条件永远无法具备。其二,即使在具有共识的建设低碳经济问题上,美国也提议要设立碳关税。由于中国产品耗能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此举势必导致中国制造的价格大幅提高,而溢价还得给出口国。这势必会给中国的出口经济沉重打击。如果说美国近期热衷对中国产品设立贸易壁垒是战术手段的话,上述提议则为战略手段。人民币汇率涉及主权,实际上经济再平衡和碳关税同样涉及主权。
    这个世界,没有脱离政治的经济,也没有脱离经济的政治。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愈演愈烈的贸易和金融保护主义行动表明,即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也首先是民族性的,开放不代表经济的国格消失。中美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当中最具实质内容的部分,也最具有发展潜力。可以说,它也是中美政治关系的稳压器。多年来,中国在处理人民币汇率、对美贸易顺差等方面做了大量努力,现在,需要美国主动一些。
    如果说“G2”、“中美国”不切合现在的实际,就当前看甚至易演化为一种不稳定因素的话,但至少找到了强化中美关系的一个新线索。中美两国,不能永远仅靠经济互存、安全事务上的默契与合作这两根支柱,必须找到一根新支柱——即中美需要共同管理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有了这个共识,就能避免因不信任导致的时而波峰时而波谷的周期率。
    这个共识,实际上就是消除中美关系隐藏的不稳定因素的战略布局。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上台的奥巴马,需要有这种战略眼光,并下出第一手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