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中信系强势介入 消费金融市场还有多少空间

作者:徐晓梅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6-14 13:08:43

摘要:6月12日,北京银保监局公布了关于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消费金融”)开业的批复。

中信系强势介入 消费金融市场还有多少空间

见习记者 徐晓梅 记者 冉学东 北京报道

历经近八个月时间,又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开业。

6月12日,北京银保监局公布了关于中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消费金融”)开业的批复。

首家信托系消费金融公司开业

批复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为3亿元。中国中信有限公司出资1.053亿元,持股比例为35.1%;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047亿元,持股比例为34.9%;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出资0.9亿元,持股比例为30%。

经批准,中信消费金融可经营的业务包括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境内同业拆借;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

另外,从披露的高管名单上看,皇甫文忠将出任中信消费金融的董事长,林波将出任副董事长,刘小军、官冰飞、王宏将出任董事,周青松出任总经理。

中信消费金融是我国第24家获批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是首家信托系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24家持牌消费公司中,四分之三以上为银行主导的消费金融公司,其余为产业系主导,有上市公司、零售企业等参与设立。信托系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目前仅有中信消费金融。

事实上,很多信托公司早已经布局消费金融业务。渤海信托是最先从机构层面介入消费金融领域的信托公司。2015年,中邮消费金融成立之际,渤海信托曾出资1.1亿元成为中邮消费金融持股11%的第三大股东。不过,2017年底中邮消费金融注册资本获批增至30亿元,渤海信托并未参与该次增资,其持股比例也压缩至3.666%。

根据信托业协会调研数据,截至2018年末,信托业合计开展消费金融信托余额已近3000亿元,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另外,据云南信托研发部统计,2018年,消费金融市场的入局者新增13家信托公司。截至2018年底,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近40家信托公司开展消费金融信托业务,占据信托业近六成比例。

相较于整个消费金融约10万亿的市场规模,信托行业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渗透率偏低,业务增长空间较大。

随着消费金融的发展,用户群体在逐渐下沉,信托公司把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作为重点转型方向。首先,信托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金端优势;其次,信托公司在交易结构设计上相对灵活。但由于信托公司以企业金融为主,要想打开消费金融市场,布局零售金融业务还面临一些挑战;其获客能力、风控能力、技术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斟酌。

分化明显 尾部平台存风险

根据已披露的2018年度报告,大部分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实现了盈利。净利润和总资产等指标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分为10亿级及以上,亿级,千万级和亏损四大类。其中,捷信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均超过10亿元;净利润在亿级的有6家;净利润在千万级的有10家;河北幸福消费金融亏损1300万元。

2018年,捷信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13.96亿元,位居榜首,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以12.53亿元和8.01亿元位居第二和第三。这三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净利润总和占到整个行业净利润的60%以上。

而2017年,捷信、招联、马上三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0.22亿元、11.89亿元、5.78亿元,到2018年,净利润排名重新洗牌。

根据2018年报可以看出,持牌消费金融净利润分化,营业收入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捷信、招联、马上、兴业等10家消费金融公司均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捷信和马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近40%,海尔增速最快达250%;中银、苏宁、华融出现了不同程度净利润的下降,华融和苏宁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50%以上;长银、北银、杭银、尚诚、长银五八5家消费金融公司实现扭亏为盈;河北幸福亏损逐渐收窄。

在所有已实现盈利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捷信的净利润是长银五八的126.91倍,消费金融行业两极分化现象明显。盈利能力处于尾部的消费金融平台,如何在竞争中立足,还需要思考。

苏宁金融研究院表示,消费金融行业已进入自然增长状态,出现爆发性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平台分化现象明显,尾部平台风险增大,清盘退场或成常态。

消费金融行业由于小额、分散的特点,又有很多银行加持,风控和资产端相对安全,很多公司开始布局消费金融业务。

但是,从去年年初开始,不少消费金融公司违规开展业务,屡次收到监管处罚。且业内人士透露,近期不少消费金融公司正在积极关闭线下门店,同时对于此前外部接入的数据也极为谨慎,甚至切断了此前不合规途径获取的数据。消费金融公司在合规方面还存在诸多挑战,若监管政策继续出台,行业或迎来洗牌。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