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偶然是明天必然,"流浪地球"启示录

作者:Nikodelar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02-21 16:15:35

摘要:今天《流浪地球》的爆款,其实是中国电影制作理念多年的厚积薄发,新生代导演、演员的崛起,无数前辈惨痛教训后的坚持不懈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今天成功了一款《流浪地球》,明天会有无数的好剧本,好故事,优秀的电影人不再“流浪”。

今日偶然是明天必然,"流浪地球"启示录

Nikodelar

大年初一,中国本土的科幻电影也终于迎来了春天,郭凡导演的《流浪地球》让贺岁档的观影人群不再“流浪”,而是纷纷钻进电影院。截止到2月20日,《流浪地球》上映16天,已在全球狂揽41亿票房,20日当天仍有6300万的实时票房,成绩直逼《战狼2》,成为新一代现象级电影。

作为一部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老师同名著作,且完全由中国团队自主拍摄制作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称得上是地地道道的“国货”,网络上对于它的观影评级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制片方过度消费爱国情怀,更有甚者认为吴京的加入是电影的一大败笔:“看到有吴京就知道是太空战狼了”。2月10日前后,豆瓣上甚至出现了一场关于《流浪地球》被恶意刷差评的抗议活动。这样的票房黑马,是哪些因素在促成,又是哪些力量在推动它前进?《流浪》成功背后的故事,其实更值得我们深究。

黑马不“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许多人看到的只是《流浪》的成功,然而黑马都不是一日练就的。

早在2012年,中影股份便拿到了刘慈欣原著的版权,2014年电影《流浪》提上拍摄日程,2015年郭帆导演敲定指导,2017年开机预算8000万,同年宋歌的北京文化加入注资3000万,后又由北京文化引线吴京作为客串大咖加入,随后吴京本人追投6000万,整个电影耗资2亿余人民币,吴京本人更爆料自己片酬被“骗”去做特效了,耗时耗资如此之多可见剧组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和窘境才熬到2019年春节。

当然这还只是大型科幻电影的“标准制作流程”,像《阿凡达》这样的现象级科幻电影也曾经历过多年的酝酿和跳票。但《流浪》剧组在电影理念制作上的创新和坚持更为可贵,导演郭帆深知中国电影工业化的程度远不及好莱坞,所以“土法制炮”,本人花大量精力摄制demo(样稿)镜头,大大减少了实际拍摄时的难度。但即便如此,全片8000余个视效镜头的制作和剪辑工作堪称恐怖,导演直言“没法睡觉,因为物理时间不允许”,一个镜头改了251次,每次3分钟,也要12个小时的工作量,即使是最后删选下来的4000个视效镜头,也超过许多其他类型电影镜头数总和。几乎没有任何科幻电影拍摄经验的中国剧组,自然而然要在设置过程中经理许多的延期,补拍,消耗的人力物力超越平凡人的想象。坚持至今,才配得上黑马的名号。

硬核科幻贵在“硬” ,讲故事怕认“真”

“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硬,硬在逻辑。硬科幻电影的概念就是让你相信它是真的,而且就发生在你身边或者不远的将来。漫威经典系列电影《银河护卫队》也是科幻电影,但是在NoWhere(泰坦头骨)星球上居住生活的人们居然不需要氧气面罩,也不会被太空低温影响,这是明显的不合逻辑,但是观众依然能接受,因为它不是一部“硬”科幻,科幻只是它合家欢喜剧里的一种元素。而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执导的《星际穿越》就是实打实的硬科幻,沙漠化的城市、枯死的庄家、让你相信这就是几十年后地球的未来。而静谧的外太空,球形的虫洞,数千台计算机共同打造的黑洞,巨大引力下的孪生子佯谬,让你体会到自然地恐怖和人类的无知与渺小。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一向为人诟病的恰恰就是逻辑性的缺失,许多导演非常容易陷入“凭感觉”的怪圈,最后拍摄出来的故事总有一种让人如鲠在喉的感觉。当年鸿篇巨制的《无极》,人跑超越时间的界限居然皮肤表面连烧伤都没有,画面精美致敬经典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叛军竟然穿着黄金这么质软的金属制成的战甲带着专克马匹和短剑的关刀去攻城,这样的正剧都犯了这个逻辑不足的老毛病,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禁不起推敲。

《流浪地球》做到了。

《流浪》不仅在剧本上受益于“中国科幻宝库”的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的深厚功力,而且整个剧组对待电影制作的态度是挺直它“硬”科幻腰板的重要原因。禁得起无数科学界巨擘推敲最终获得雨果奖的《三体》的作者大刘,为这个电影提供了科幻核心“星球发动机”。郭帆为了这个发动机,请美术指导郜昂介带头做了几十版设计图,还一一否决了,为的就是能够做出最符合力学原理的模型。整个电影科技感十足的设定包括运输车,装甲坦克,地下居住区等等概念的设计图多达3000张,连刘慈欣自己都无法想象的画面被美术部一一还原了出来。

如果说大刘让这部电影更硬,那郭帆就是让它更真。《流浪》的细节设定多如牛毛,短短开篇的5分钟新闻播报的副标题里,就把许多电影中后期所出现的情节一一映射了:“汽车方向球技术让更大年龄驾驶员成为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吴孟达的角色可以出任高驾驶员;“生物学家指出蚯蚓将成为未来的蛋白质来源”吴孟达后来去探监想用陈年蚯蚓干贿赂典狱长;“南半球居民移居北半球”地球停转后海洋国家遭受灭顶之灾,必需移居北半球大陆才能生存,所以车上赤道以南没有地下城;“柏林五号地下城发生岩浆渗入,未成年人已经全部撤离”说明未来世界优先保护未成年人,解释了李光洁切断绳子的原因。除去这些,电影中地下城的生态,防护服上的标志,编号,刘启伪造的编号和Moss(摩斯)上显示的不同,青年们便于行动的背包,各种宣传标语等,都足以看出剧组对电影艺术的虔诚。郭帆为了要“氧气面罩上面UI界面的反光”,要求面板全部实景拍摄,剧组特地成立了UI部门,研发每一个面板上的UI界面。这样较真的电影,才能让人信以为真。

影片的剧情逻辑也没有让人失望,几乎所有故事线都做了闭合回路。前因,后果,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煽情点也十分自然。最令观众动容的无非是吴京决定牺牲自己拯救地球的未来时,所说的那一番话。这一段剧情正是这个电影逻辑线的点睛之笔。其实看到最后大多数观众都会有疑问,一群东拉西凑的中国人,凭什么能有拯救地球的能力?Moss告诉你们了,确实没有。引爆木星表面氢气的做法数个小时前以色列科学家早就提出过了,结论是成功概率为零,所以才选择让领航员号先走,带着人类的精英和地球的遗产寻找新家园,就好比《星际穿越》里的Plan B。那么多科学家能避不过几个中国毛头小子?当然不会,所以最后火也不够高,但是吴京就好比Cooper,为了自己的家园,为了孩子,他愿意牺牲自己去执行Plan A,只不过这次吴京把Plan B也一起牺牲了,这才让地球有了一丝希望。Moss是绝对理性的,因为即使地球得救了,仍有3分之一的大气被吸走,现有的飞行器都没用了,而且呼吸都成问题,但是吴京是感性的,他相信的是人,作为一个宇航员,他理应无数次见证人类将不可能化为可能,这些人类所创造的Moss理解不了的。

今天的“偶然”是明日的“必然”

有人说吴京真厉害,中国内地票房前二都收入囊中,很多人觉得他是豪赌,因为一般情况下大家很不看好“中国制造的”科幻片,《流浪地球》的成功究竟是不是偶然?吴京接受采访时说:“别人问我,不怕把自己拍毁了么?我说不怕,即使拍烂了也比没人拍强!”这正是中国工业电影的现状。

电影跟其他七大艺术比,最大区别是啥?

钱。

市场反映的是大众的预期,本就高于大众生活的电影艺术很难获得秉承“稳定增长”理念的投资者们足够的信任,

其实视觉、特效这部分工业技术是中国的导演们一直没有停止过的追求,只是巨大的前期投入和不明朗的收益前景让许多金主望而却步。去年的工业级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已经做到了好莱坞水平,只是故事内核的弱势让它的口碑难以匹配它的特效。早在2016年上映的《爵迹》也是中国团队对100%cg渲染的一次挑战,但也因为剧情的问题被大家诟病,票房遭遇滑铁卢,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再也不想做cg电影了,太累太难了”。中国一直不缺好特效,只是缺少与之匹配的科幻元素和制作理念,成品自然外强中干。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144帧屏幕和4k的普及让电影甚至不可能在局限于24帧里孤芳自赏,试想如果中国没有人拍工业电影,难道五年十年后VR普及,全息投影遍地,还会有人走进电影院看胶片么?

今天《流浪地球》的爆款,其实是中国电影制作理念多年的厚积薄发,新生代导演、演员的崛起,无数前辈惨痛教训后的坚持不懈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今天成功了一款《流浪地球》,明天会有无数的好剧本,好故事,优秀的电影人不再“流浪”。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