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国庆4天旅游收入4169亿元 未来靠旅游拉动消费还需完善环境

作者:史凯 陈岩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0-06 13:10:21

摘要:以旅游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产业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消费升级扩大内需,依然是一道“时间+空间”的思考题。

国庆4天旅游收入4169亿元 未来靠旅游拉动消费还需完善环境

见习记者 史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今年国庆假期我和5位朋友在网上选了个去稻城亚丁的深度游私家团,每人2500元左右从成都出发,价格比以往的大团出游高一些,但路线和服务都是根据自己需求而制定,专属化和自由方便度高。”国庆假期前,在成都工作的张先生早已按奈不住的发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假期出游计划。

“我和几个朋友住在重庆观音桥商圈的网红民宿,房费980元,出门就逛观音桥商圈以及随时可以观赏洪崖洞夜景。”国庆假期正在重庆旅游的北京职场青年刘婧在电话里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国庆期间,北京国家游泳馆(水立方)的“月光如水·中国探月科技展”现场人头攒动,一位带着孩子来北京旅游的游客在馆内对记者说,国庆期间在北京逛了多家主题展馆,观看了不同类型的展览和专题节目,除了体验“文化+旅游”、“沉浸式旅游”以外还购买了很多特色纪念品。

记者观察到,今年国庆假期一些蓬勃发展的新旅游形态正改变着旅游者的需求意识和消费价值观,“旅游+”模式和旅游产品的多样性越发吸引消费者。多家在线平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品质游、个性化定制游、私家团等热门旅游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长线游是亮点,全域旅游发展态势凸显,全国多数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馆内外及周边的消费状况乐观。

文化和旅游部10月4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1日到4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5.02亿人次,同比增长8.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169亿元,同比增长8.12%。

长期以来,通过旅游来提升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是一个重大命题。今年国庆假期在旅游资源开发步入专业化、细分化方兴未艾之时,在各种旅游新业态和消费方式竞相开放的态势下又逢部分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旅游收入呈增长态势。但放眼长远,以旅游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产业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消费升级扩大内需,依然是一道“时间+空间”的思考题。

品质体验游带动消费升级

“以前旅游都是选择自然山川湖泊、名胜古迹历史景区,多以参观浏览为主,旅游体验和消费模式较为单一性,今年国庆假期一家人在休闲度假式旅游中消费各种体验式项目,领略当地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交融的同时,品尝当地文化惠民消费季的优质旅游大餐。”多位旅游者向记者表示了他们在国庆假期的出游经历。

据携程网9月27日发布的《国庆旅游消费升级报告》显示,今年国庆居民旅游消费升级,游客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上,追求品质与个性化。据报告预测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国内跨省游人均将超过3000元,出境游将超过7000元。其中20多岁的年轻95后,不喜欢“穷游”,而是更青睐有品质的自助游。另据网络相关调查数据显示,95后单次旅行花销在3000到5000元之间的最多,占比44%,千元以下的“穷游”占比仅为7%。此外,95后的旅行频率比80后、90后更频繁,“说走就走”的旅行在95后群体中十分普遍。

乐信旗下的分期乐商城统计的数据显示,国庆期间的旅行、机票、酒店类分期订单量环比前一周增长200%,VIP定制旅行需求订单环比增长100%,而高端品质酒店的订单额更是较前一周增长400%。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部助理研究员、专攻旅游专业的博士张玉静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年国庆旅游市场在结构、体验、品质、旅游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提升与变化反映了当前整体消费环境的趋势。作为居民非必须消费品的旅游消费,在国庆假期呈现出高增长的态势,反映了居民的旅游及消费需求还是很旺盛的。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各种旅游新业态的兴起和品质游的火热,从而带动了各地民宿的需求增量,成为今年国庆期间深受旅游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同时一些网红民宿的受追捧也使原本小众不被人所熟知的景点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据小猪短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期间民宿房源预定量同比增幅520%,订单总量创历年新高。其中乡村民宿表现亮眼,四川、广东、江苏、云南的乡村房源预定量同比涨幅超过6倍。

另据途家发布的《2018十一出游民宿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国庆期间热门城市、热门旅游商圈的民宿平均价格最高上涨100%左右。35岁以下的消费者占比接近六成,民宿的多元化、个性化更能满足现代年轻人的旅行追求,年轻游客群体更喜欢在旅行中对当地自然、社会及民俗等特点进行深度了解和体验。

张玉静告诉记者,如今对于旅游者来说,不再倾向于以往“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走马观花式旅游,而是对于旅游的深度体验,对于文化和消费的需求更高。“未来旅游业在旅游产品的形态、内容和供给方面应更多的侧重于关注旅游者对于文化和消费体验的需求,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产品的打造和创建上,应更多地注重和挖掘旅游产品当中的文化性,使消费者产生文化共鸣,深化旅游者在体验和认知上的互动。只有满足旅游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获得增量市场,实现消费升级。”张玉静说。

整体旅游消费环境仍需改善

今年国家推动推动价格偏高的国有景区门票逐步降价,截至9月28日,国内已有981个国有景区免费开放或降价,其中免费开放的景区74个,降价的景区907个,5A级景区159个,4A级景区534个。降价的907个景区中,降幅超过20%的491个,降幅超过30%的214个。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湖北省26个重点景区国庆假期前四天累计接待游客300.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6亿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4.66%和42.76%。其中以黄鹤楼、武当山、神农架、清江画廊为代表的5A级旅游景区因降低门票价格人气攀升,免费的5A级旅游景区三峡大坝、武汉东湖人气更旺。

安徽省13个景区10月1日当天旅游收入1252.27万元;四川省74个4A级以上景区在国庆首日实现门票收入1726.46万元,重庆国庆期间旅游收入19.18亿元。广州重点范围的109家景区收入1.14亿元。

携程网报告称,景区门票降价等有利政策推动了国内民众越来越愿意外出旅游。

然而也正因如此,今年国庆假期热门城市知名景点的人潮更胜往年一筹。网络和朋友圈刷屏的北京长城、上海豫园等景区的人海蠕动画面一度被调侃。

记者采访的多位旅游者均表示,能与家人聚在一起出行旅游,每年也就只有国庆假期这一次机会,因此大家都集中在这个时期旅游。

在张玉静看来,今年国内景区门票降价或免费,是为了适应全域旅游、旅游升级的改革,但是同样有可能造成扎堆旅游而导致景区更加拥挤的状况。而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可能一年也就只有国庆长假这一次家庭旅游、长途旅游的消费规划,所以从旅游品质带动消费的更长远角度来看,作为唯一长假的国庆假期是否还能适应当前旅游消费增长的旺盛需求值得思考。如果再增加一个长假或许有望缓解当前旅游拥挤的症结,同时更有助于提升旅游品质体验和促进消费。

“带薪休假条例制度的实施可以刺激和促进旅游消费,拉动内需。”张玉静认为,就目前来看,带薪休假条例实际落实的效果不容乐观,与条例本身不具备强制性规定有关,下一步应在政策层面想办法不断推进带薪休假条例的进一步落实。

张玉静进一步分析认为,近年来出境游增速比入境游和国内游的增速快很多,中国为国际旅游市场贡献很大。但其实国内的很多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很占禀赋优势,今后应在旅游环境方面加以改善,提升人文和商业环境,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改善当前旅游市场秩序不是很亲人的状况,从而进一步吸引旅游消费者。当前国内很多旅游产品的打造是从供给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站在旅游消费者的角度,需要转变这种思维方式。政府和企业的宣传推广更是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自嗨”,有时自认为做的特别漂亮华丽、高大上的广告宣传但并没有打动游客。旅游产品还需思考如何能通达到消费者的内心,打动和吸引消费者。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