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多伦治沙样本: 18年再造两个塞罕坝

作者:马维辉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9-07 20:49:52

摘要:2000年以来,多伦大力推进固沙、治沙、造林工作,林地面积由54万亩增加到了293万亩,森林覆盖率也从6.8%提高到了37.9%,过去是“沙中找绿”,现在则是“绿中找沙”,已变成了北京的天然避暑地和后花园。

多伦治沙样本: 18年再造两个塞罕坝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马维辉 多伦报道

“北京正北,多伦最美!”这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县长刘建军的口头禅,一逢外地人开口往往就是这句话。

从北京出发,沿111国道一路向北,过丰宁走239国道直奔多伦,道路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高低起伏的草原。如今,这里已是北京人夏季避暑的胜地,沿途遍布着京北第一草原、滦河神韵、多伦湖等著名景点。

不过,倒退十多年,多伦还是大片大片的沙地,全县风蚀沙化面积占到了土地总面积的87%,整个村子被风沙所逼被迫搬迁的事情时有发生,是华北沙尘暴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从沙尘暴源头到草原避暑胜地,多伦的变化与“京津冀风沙源治理工程”密切相关。锡林郭勒盟副盟长曲卫国介绍,2000年以来,多伦大力推进固沙、治沙、造林工作,林地面积由54万亩增加到了293万亩,相当于两个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覆盖率也从6.8%提高到了37.9%,过去是“沙中找绿”,现在则是“绿中找沙”,已变成了北京的天然避暑地和后花园。

“北京人头顶上的沙盆”

1691年,康熙皇帝在乌兰布通之战后来到多伦诺尔会盟喀尔喀蒙古各部首领,并敕建汇宗寺。随后,围绕寺庙逐渐形成了一座宗教城市,简称多伦。

从直线距离看,多伦距离北京只有180公里,是内蒙古高原距离北京最近的旗县。同时,它的海拔比北京高出1500米左右,每逢大风天气,浑善达克沙地的沙尘就会从高处倾泻而下,两小时之内就能到达北京。因此,多伦又有“北京人头顶上的沙盆”之称。

建国以来,由于毁林毁草开荒,草原过度放牧,多伦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浑善达克沙地的面积从上世纪50年代后增加了17倍。到了2000年前后,终于爆发了严重的沙尘暴危机。

2000年4月6日,北京遭遇强沙尘暴袭击,全城天昏地暗。高楼“消失”,航班延误,行人不得不把塑料袋套在头上,才能抵御沙尘暴的侵袭。这一年春天,整个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12次沙尘暴天气,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50年来所罕见。

“当年多伦县境内横亘着三条大沙带,刮风的时候,漫天的沙子,村民经常早上起来出不了门,因为沙子已经把门都堵上了。哪个村被沙埋了、哪个村的人被风沙逼得搬迁了,在当时的多伦早已不是新闻。”多伦县林业局副局长俞海生说。

2000年5月1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视察多伦县,提出了“防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指示。随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正式启动,多伦治沙工程也拉开了大幕。

从54万亩到293万亩

刘建军至今仍记得治沙工作初期时的艰辛。

“最难的就是禁牧。治沙需要种树,种树必须禁牧,否则的话就白种了。我们当时一手抓种树,一手抓禁牧,把多伦县的羊从60万-70万只压减到3万-4万只,牛也改为半年禁牧,为此多伦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刘建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种树方面,则是飞播、封育、植树造林、禁伐等多措并举,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到了2010年,全县的生态环境已经明显改善,流动沙丘基本固定。

统计数据也显示,2000年到2010年,多伦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4.55万亩,飞播林草21万亩,封山育林50.2万亩,退耕还林76.96万亩,转移沙区人口10692人,使得沙化土地植被得到修复。

虽然流动沙丘已经基本固定,但多伦的生态环境还是很脆弱,一旦植被破坏,很快就会回到2000年的状态。因此,2010年开始,多伦又启动了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提出“加速、提质、增效”的目标。

通过这两轮大规模建设,目前多伦县的林地面积已经由2000年的54万亩增加到293万亩,土地总面积的51%已经被森林所覆盖。

“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项目区,过去放眼望去是一片黄,很难找到绿色。如今则长着成片成片的樟子松,夏季雨水一浇,草木葱茏,大部分沙地都被绿色遮挡住了。”多伦县副县长杨建军说。

由于沙地少了,林地多了,多伦的年均降水量也从过去30年的378mm增加到近5年的404mm,年均大风天数则由49天减少到16天。北京更是直接受益者,春季沙尘日数从2001年时的平均7天下降到了2010年以后的平均3天。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多伦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北京奥运会特别荣誉奖、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先进单位、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中国生态魅力县等荣誉称号。

“北京后花园”

绿色多了,环境好了,多伦也成了北京人的避暑后花园。

滦源镇大孤山村村民吴文龙、吴文祥兄弟俩的家就在多伦湖景区旁边,因此,他俩充分利用优势,开办起了农家乐,在7-8月份旺季的时候,每天的住宿客人都是爆满。

“我本来是在外地打工的,看好咱们这的旅游业,才回来开办的农家乐。2017年开办,当年的生意就比较红火,除去开支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吴文祥说。

吴文龙也表示,现在多伦县正在搞全域旅游,重点打造多伦湖景区。在这个大好形势下,开办农家乐是农民一个很好的致富机会。

滦源镇的张先生回忆说,过去天天刮沙尘暴,地里也不长庄稼,一年忙到头也就赚几百块钱。

“2001年,政府号召退耕还林,种樟子松,树苗不要钱、技术还有人教。八九年后,卖了第一批树,差不多赚了10万块钱。到现在,光是卖树已经赚了差不多30万元。”他表示。

未来,多伦县还将继续把治沙工作坚持下去。今年1月,县里已经启动了浑善达克沙地规模化林场多伦县分场建设,力争到2024年规划区域内新增林地8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左右,逐步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融合互促的绿色发展之路。

“未来,希望国家对多伦这样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区能够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帮助多伦在治沙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刘建军说。

责任编辑:韩忠强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