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让X再次伟大”?得看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谁说了算

作者:庞中英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1-14 14:41:53

摘要:全球的民族主义在民粹主义的驱动下再次高涨。不仅特朗普主张“美国第一”,就是马克龙的法国,也有人主张“法兰西第一”。

“让X再次伟大”?得看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谁说了算

14200062U-0.jpg

庞中英

最近发生的两件世界事务要联系在一起看。一件是在特朗普就职美国总统一周年之际,与特朗普关系不好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和他在西安的演讲强调“让地球(世界)再次伟大”;一件是剑拔弩张的韩朝两国在板门店举行会谈,确定朝鲜将参加在韩国平昌举行的冬奥会,并与韩国代表团一起联合入场。

两大事件诠释“让X再次伟大”

1月8日,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西安发表的演讲最引人注目的观点不是别的,而是,这位年轻总统强烈主张“让地球再次伟大”。报道马克龙访华的中法媒体充分注意到了这个观点。看到“让地球再次伟大”,很明显的,这是直接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竞选和施政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一个法国总统在中国的演讲针对着美国总统十分民粹十分民族的口号,确实十分耐人寻味。这是中法美三边关系,或者中欧美三边关系在2018年开始时的动向。

其实,必须提到的是,一年前的2017年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发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演讲。这个演讲为未来几年中国的外交政策奠定了中心原则。而习近平发表这一演讲的时刻距特朗普在白宫就职、高呼“让美国再次伟大”仅相隔3天。

在已经全球化的世界,全人类的命运(存在而不是毁灭)已经彼此相关。从这样的现实出发,任何“某国第一”的行动,如果是以邻为壑的,在短期,一时一地,借助仍然超一流的实力(例如军事),能够见到某种“伟大”的效果。但是,从长远看,并非有利于某国的“再次伟大”,终究是损人不利己,无助于解决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甚至把人类推到相互毁灭的边缘。

但是,现实是,全球的民族主义在民粹主义的驱动下再次高涨。不仅特朗普主张“美国第一”,就是马克龙的法国,也有人主张“法兰西第一”。从美国到欧洲,我们到处听到的是“某国第一”,让“某国再次伟大”,而很少听到“让世界(地球)再次伟大”。马克龙这么说,难能可贵,值得我们点赞。

在人类命运、世界事务的一个关键时刻,马克龙用法兰西式的政治幽默不仅再次批评了美国总统特朗普,而且对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极其正面地回应。可以说,“让世界再次伟大”传递出的信息是:当前,各国需要超越“某国第一”,结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一直谋求拥有核武器,国际社会则要求朝鲜“无核化”。朝鲜与世界的这一过程,就是“让朝鲜再次伟大”和“让地球再次伟大”的长期较量。人类的集体如同带病前行的人,从1945年以来,一直带着毁灭人类及其文明的核武器 “和平”与“发展”。核恐怖下的世界和平不是真正的和平。发展,无论到了何种发达程度,是核武器的人质,随时毁于一旦。

在联合国主导的对不断核武试验的朝鲜实行的极其严厉制裁下,借助全球主义在体育领域的象征与集体行动的奥运会,高丽民族主义发挥了作用:韩朝要在奥运会上“让高丽民族再次伟大”。

因为奥运会而缓和下来的韩朝紧张,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奥运会强调的体育精神本来是超越民族界限的人类精神,是为了克服民族主义的狭隘性。然而,奥运会这一全球主义的平台却一次次成为展示民族精神的舞台。奥运会最典型地体现了当代世界的矛盾性:民族主义之间通过全球主义的互动。

上述两个事件提醒我们,全球主义可能仍然是协调民族主义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最佳方案。“让世界再次伟大”确实不敌“让某国再次伟大”,但至少,“让世界再次伟大”才能导致“让某国再次伟大”。这一点马克龙在这次阐述法国、欧盟、中国等问题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正是奥运会这样的世界主义平台,为处在深刻敌对状态的韩朝两国提供了对话的机会。

2018,各种周年纪纷至沓来

2018年是一系列决定人类命运重大事件的周年时刻。从欧洲的角度,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一系列欧洲领导人,包括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在新年致辞时都提到一战结束100周年。一战在欧洲的结束正是朝鲜半岛、中国东北与华北被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瓜分的高潮时刻。作为也是“战胜国”的中国却从战败国德国那里收不回山东半岛的主权,反而目睹了旧的帝国主义最为丑恶的一面,“新的老牌”欧洲殖民者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被转让给“新兴”的日本帝国。一战结束直接导致了中国声势浩大的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

2018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从一开始,在相当长时间是开放改革,即对外开放成为改革的突破口、优先以及路径。正是改革开放的决定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成为影响全球化的最重要因素。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建交。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最大的市场和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知识中心,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方向确定。

中国改革开放对全球和平、全球发展的重大意义这个议题,我们要在这个周年时刻不要忽视。中国改革开放在协调各种民族利益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冲突上功不可没。

1989年柏林墙倒塌,1992年苏联解体,除局部(如朝鲜半岛),冷战在全球结束,全球化全面展开,与中国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最为相关。

然而,全球情况是高度复杂的。我们看到,冷战结束以来的26年,全球性的问题在高速增长,解决全球问题的进程则相当缓慢,甚至裹足不前,或者陷入僵局。在这种情况下,进入21世纪后,世界爆发了一系列新的全球危机。“911事件”标志着恐怖主义成为一个突出的全球挑战。而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标志着金融全球化的崩溃。过度的即十分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经济的膨胀后果极其严重。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罗德里克很早就注意到“全球化的悖论”,全球化在创造着世界经济奇迹的同时也造就了许多问题。法国经济学及皮克提在其《新资本论》中描述了21世纪的不平等到了可怕的程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最早阐述了为什么“对全球化的不满”。这里更不要提由于全球化而加速的不利于人类存在的全球气候变化。

正是对全球化的不满,首先在美欧,爆发了今天我们已经十分熟悉的21世纪民粹主义,以及以民粹主义为主力的民族主义。在全球化凯歌行进、美国沾沾自喜“单极世界”的20世纪90年代,人们怎么也想象不到今天如此的“民粹”加“民族”的全球运动。

有人以为可以退出全球化,全球化于是成为被攻击的对象;有人以为依据强权就可以解决全球化的失衡;有人以为依靠核武器就可以确保安全;更有人深信以邻为壑可以利己。这些思维和思维指导的行动是可怕的。

我们仍然有希望和有方案解决上述高难度的巨大挑战:协调各种“让某国再次伟大”,缓和四伏的危机,以便真正“让世界再次伟大”,真正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摆在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最严肃课题。我们期待2018年在这一课题上不仅有中法、中欧的新合作,有韩朝关系的缓和持续等答案,而且有其他的使我们重燃希望、秉持乐观的各种良性进展。(作者为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现为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