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赵锡军:基金业未来将出现主动管理与被动管理并行

作者:冯昭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10 18:15:26

摘要:随着基金监管趋紧,行业洗牌加速,“一是管理要适应市场变化,二是要顺势而为,合规而行。”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赵锡军:基金业未来将出现主动管理与被动管理并行

本报实习记者 冯昭 北京报道

这个冬天不太冷。

中国经济各项指标趋稳,下行风险降低,闲置资金开始从落后产业和过剩产能中剥离,发展模式从数量时代转向质量时代。

在资本市场,中国内地中产阶级和高净值人群规模的不断增长,为中国基金公司带来强劲发展潜力。全球知名咨询机构韦莱韬悦(Willis Towers Watson )发布的“2016年全球500强基金公司调查结果”,嘉实、华夏等19家内地公募基金入围全球500强;产品业绩翻倍的私募基金也涌现出淡水泉、景林资产、朱雀投资、星石投资、民森投资等百亿级知名私募投资基金。

随着基金监管趋紧,行业洗牌加速,“一是管理要适应市场变化,二是要顺势而为,合规而行。”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目前仍是新兴和转轨市场

《华夏时报》:全球知名咨询机构韦莱韬悦(Willis Towers Watson )发布的“2016年全球500强基金公司调查结果”显示,嘉实、华夏等19家内地基金公司管理资金规模1.1万亿美元;4家香港基金公司上榜,管理资金规模1千亿美元,与往年相比,这一数据有哪些变化?

赵锡军:和往年相比,尽管经济从最困难阶段正在逐渐恢复,市场处于比较复杂的环境变化当中,中国基金管理行业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首先是存量规模和平均规模有所上升,特别是内地基金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就我所看到的行业数据,2016年,国内私募基金管理的资产比2015年增长100%,公募基金增长速度也超过30%;香港虽然是亚洲的金融中心,但是基金机构的规模较小,由于缺少大的基金机构,不具有规模优势,因此总体规模不如内地。

《华夏时报》:就目前而言,尽管主动管理的资金规模仍然占据了大半江山,但资金正慢慢流向被动管理,未来3-5年,被动管理是否会成为主流的投资方式?

赵锡军:就我个人的理解,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将来会出现并行的趋势,这是一个管理理念的问题。一般来讲,自生自长的本土性基金,会觉得我做的比市场整体状况要好,在这种心态下会进行主动管理,主动管理模式就盛行;从客观上说,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的诱导、市场的不太成熟,这些因素都会有利于主动管理。当市场慢慢规范、波动越来越少,监管越来越有效,被动管理就会占据一定优势,特别是机构投资者、专业性投资者会占据主导地位。

这和市场表现有密切关系,但是目前来看不会有太大变化,特别是国际通道的开通,A股纳入摩根斯坦利指数,专业性机构影响力越来越大、深度学习越来越普遍,加上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程序化交易的普及,都有助于使市场管理风格倾向于被动管理,但是会有一个过程。此外,政策、消息带来的波动越来越小,市场越来越有效,被动管理就越来越迅速。

《华夏时报》:根据内地公募基金2017年三季报的披露,天弘基金位居119家基金管理人之首,其中余额宝为其贡献了超过九成的利润,你认为余额宝的成功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赵锡军:余额宝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与所有基金公司一样,天弘基金的成长过程、成功路径是因为基金以外的原因:天弘基金在119家基金管理人当中独占鳌头,能够成为国内最大单只基金,是因为背后有理财服务产品余额宝的支撑;余额宝能够成为规模最大的理财产品,是因为背后有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支撑;支付宝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厂商,是因为有全球最大零售交易平台阿里巴巴的支撑。没有这样的商业逻辑,就不可能有天弘基金的模式。再造这个商业模式的可能性很小,它是一种电商支撑引发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华夏时报》:从地区分布来看,广深公司在私募基金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在前三季度股票策略私募公司收益前十榜单中占据了六席,你认为是哪些因素成就了广深私募基金的竞争力优势?

赵锡军:私募基金表现的好和坏,有一个基数效应在里面。广深地区本身基金和管理人就很多,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集中度也很高,主要集中在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私募基金有出色的表现也很正常,没有基数就很困难,这是根本原因。此外还有环境原因,包括给私募基金提供好的运行条件、技术支撑、专业队伍,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也可以为吸引人才、创造先进理念、打造技术团队创造条件,所以相对就会表现的亮眼、抢眼一些。

《华夏时报》:哪些公募或私募基金的操作风格,是你认为好的投资?

赵锡军:我从1989年开始研究证券市场,1990年中国内地开通股票交易市场以来,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新兴市场和转轨市场,体系建设依然是在路上,比如发行制度依然没有实现,各方面都在变化,模式在深入调整,制度、市场、经济本身的变化,对基金管理都会带来影响。基金在不断适应这种变化,接下来,经济发展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更倾向于股份经济;从政策层面对基金也有相应的要求,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很难说产生好的业绩,目前还没有明确、清晰的看到样板公司,因为好的基金管理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顺势而为 合规而行

《华夏时报》:有人认为,基金规模达到多少就跨过了生存门槛,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赵锡军:基金的生存状况和规模不存在必然性。当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时候,拥有85年历史的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的规模有多大?最后还是廉价卖给了摩根大通。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市值是6000亿美元,从规模上说应该早已经跨过生死线了,但还是破产了。特别是在市场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规模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规模、质量、效益都很重要,千万不能在生死问题上过度依赖规模,做基金不明白这一点就彻底落伍了。

《华夏时报》:那么,你认为私募基金如何才能业绩长青?

赵锡军:打造市场品牌、百年老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首要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适应市场变化,顺势而为才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二是要依规、合法,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大到法律法规、小到公司治理,都要依规而行,否则不会形成长期的品牌效应。没有一个固定模式能够长盛不衰,时刻要有危机感、敬畏心态。此外,我们是一个转轨的市场,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冲击,投资者情绪更容易波动,如何控制好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基金公司,一是管理中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二是一定要合规,顺势而为,合规而行。

《华夏时报》:近年来不断有私募转公募的案例,比如鹏扬基金、朱雀基金,“私转公”需要跨越哪些门槛?

赵锡军:私募转公募的案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设立的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2010年正式注册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公募基金是牌照管理,属于证监会监管的范围,符合《基金法》、《资管机构设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等相关文件,这些都可以查。

《华夏时报》:随着政策监管趋紧,行业洗牌加速,你对基金业发展有着怎样的判断?

赵锡军:基金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基金业专业化做财富管理,和国家富裕程度、投资者热情、投资需求密切相关。居民收入提高,投资者投资意愿越来越强烈,有闲散资金进入,基金业就会发展越来越迅速,一开始鱼龙混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才能成为有竞争力的财富管理机构。

然后看政策调整,比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财务管理能力。市场很发达,闲散资金就不会跑到别的地方去。最后是管理,基金管理人能不能帮助投资人管理好,能不能让市场运行符合投资者意愿,公平、高效运行是很重要的,将来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养老制度、退休制度等社会保障问题也在拷问着资金管理人对专业性投资的需求,社保基金、医保基金、企业年金等载体,将来会越做越大,对资本市场成熟的国家来讲,也是基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严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