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调查正文

新区政策红利显现, 支柱产业借势脱胎换骨

作者:石省昌 吕方锐 刘诗萌 宿慧娴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8-18 21:57:20

摘要:距离雄安新区发布的日子已经过去4个多月,经历过草莽生长期、品牌塑造期到淘汰转型期的县域特色支柱产业——服装产业,或许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区政策红利显现, 支柱产业借势脱胎换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石省昌 吕方锐 刘诗萌 实习记者 宿慧娴 雄安报道

距离雄安新区发布的日子已经过去4个多月,经历过草莽生长期、品牌塑造期到淘汰转型期的县域特色支柱产业——服装产业,或许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雄安新区设立前,容城县已深耕服装产业近40年。2006年,容城县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评定为“中国男装名城”和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2016年,容城县服装业完成产值256亿元。

从记者的走访发现,当地的服装龙头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新区或将为这个“北方服装名城”插上腾飞的翅膀。

脱胎换骨再出发

驱车从荣乌高速容城出口下来,向北一拐,一座高大的“北方服装名城”牌楼巍然矗立。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容城县的服装制造公司在鼎盛时有上千家,这是一个“全城制衣”、“人人制衣”的县城。

在容城县宣传部提供的一份简介中,记者看到,容城县服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从“万人裤子大军闯市场”到联合办厂再到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形成,始终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逐步发展成为容城县的支柱产业。

虽然近几年,服装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甚至面临着出清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服装加工企业面临停产倒闭的困境,但在容城县的奥威路上,记者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

当地多个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虽然行业不景气以及人工成本的上涨导致该地多家服装加工小作坊关闭,服装行业出清在容城县也有显现,但实际上,行业出清的结果是中小型企业停产关门,而较大型的企业升级转型成为“剩者为王”。

沿着奥威路往西,这一行业出清的结果确实得到反映。

“也许你确实看到了许多小作坊关门的现象,但我们活得非常好。我们正在脱胎换骨,想方设法引进更多的尖端人才,提升我们的管理效益和品牌运营。”保定澳森制衣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澳森制衣”)董事长助理董宁告诉记者。

据了解,澳森制衣在2015年时完成股份制改革登陆新三板,目前该公司有700多名员工,年生产300万套户外休闲服饰。不仅为哥伦比亚、利郎等中外知名品牌代工生产,还有自己的户外品牌。

“我们公司原先是和俄罗斯一家企业合资的,产品远销十多个国家。雄安新区的设立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利好消息,以后肯定有更多的知名设计师和尖端人才愿意来我们这里,为打响品牌大有益处。”董宁说。

现实的情况是,自新区设立后,越来越多的服装行业客商慕名而来寻求合作。

转型升级

行业的出清让“剩者为王”,但剩者只有转型升级满足市场需求才有更多的机会成为“胜者”。在奥威路的东端,容城县另一家挂牌新三板的制衣企业将转型升级纳入到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保定津海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津海股份”)成立于1982年,已经有35年的发展历程,如今企业第二代接班人已经成为公司的顶梁柱。用当地人的话说,津海股份是容城县服装行业发展的代表。

澳森制衣和津海股份是容城县服装行业的两大龙头企业,前者专注户外休闲服饰,后者专注西装,实行差异化竞争。

“我们一年的产值有2.3亿元,能生产120万套西装。除了给西班牙的ZARA代工,还和很多国际品牌也有合作,同时也有自己的品牌。公司现在有600多名员工,人员比以前略有减少,主要是生产效率提高了很多,工厂的设备都是国际一流的。”津海股份总经理薛新建告诉记者。

据了解,津海股份在国内市场以销售男装自有品牌“泉镜花”、“澜豹”和“法兰·博戈”为主,其中“泉镜花”是中央电视台上榜品牌,河北省著名商标。公司采用加盟、政府采购为主,直营、定制为辅的模式销售自主品牌的产品,并积极拓展互联网销售。

薛新建表示,接下来津海股份将把总部和研发设计部门放在容城县本地,正在寻找附近合适建厂的地方。

“我们前段时间已经和合作方敲定方案,打算做柔性生产链,往高端定制转型。这个过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自从雄安新区设立,每天来应聘的、参观工厂的、合作的商家真是络绎不绝!”薛新建说。

他透露,之前与公司有过合作的做高级定制的刘师傅,5年前去了浙江,跟一位意大利师傅学习制版设计工艺,前段时间主动要求回来合作,并决定到容城长期发展。“人才汇聚雄安新区,将是大势所趋。”薛新建说。

责任编辑:李明徽;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