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通钢重组死于国企违规改制

作者:李辉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31 20:12:36

摘要:通钢重组死于国企违规改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 辉 北京报道

  陈国君的死近日来引发了人们高度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是什么力量能集结出如此大的仇恨,以至于需要用生命来解决?
    随即,这桩血案背后的主角建龙和通钢浮出水面,前者为国内著名的民企,后者是持续亏损的国企。而众所周知,国企改制的矛盾长久以来一直存在,或许陈国君就是倒在这两股利益的博弈和厮杀中。
多年矛盾激化
    距离7月24日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周,陈国君这个名字也一天天为人们所熟知。28日有消息称,通化钢铁集团(下称通钢)董事会已集体提出辞职,通钢事件已愈演愈烈。
    据悉,建龙集团(下称建龙)重组通钢一事起始于2005年,至今已有4年之久。这期间一直不太顺利,矛盾冲突不断。直到6月份通钢扭亏为盈,建龙再次转身准备接手,使矛盾积聚到了最高点。
    “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建龙落井下石,现在扭亏了又想回来赚钱,做事太不地道。”长春一媒体人就坊间的议论总结道。
    接近建龙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一心想把企业做大,然而,通钢董事长安某快退休了,求稳心比较大。而建龙不甘心通钢以这种步调走下去,于是想通过控股通钢,来实现快速发展。“做大的想法很好,但没把目光放长远,操之过急了。”他说。
建龙的前世今生
    资料显示,总部位于北京的建龙集团是一家集资源产业、钢铁产业、造船产业、机电产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张志祥从1999年租赁唐山遵化钢铁厂起家,同为浙商的张志祥与复星集团老总郭广昌关系密切,后借助复星集团的投资,在全国各地快速扩张,并购了多家钢铁类亏损企业。
    建龙被业内评价为擅长资本运作,而且建立了“租赁—盈利—改制”的建龙模式,通过参股或控股来重组国企,尝到了不少甜头。
    到2008年底,建龙旗下企业遍布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浙江、北京、湖北、四川等省市,共拥有控股子公司17家,总资产319.81亿元。2008年,建龙集团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58位。
    接近建龙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张志祥一心想把企业做大,在全国全面开花,摊子太大了,碰壁也很多。”2004年6月初,正处筹备期的宁波建龙成为继江苏铁本后又一个被国家重点查处的违规钢铁项目,今年,宁波钢铁更是退去了民营企业的色彩,被宝钢集团控股。
探究重组成本
    “国企改制打架太正常了,但是发生如此极端的事件还是很少见。”中国社科院政府政策系研究员马光远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马光远还指出,建龙控股通钢的决定,没有经过职工的同意,“职代会没开是事件的一个导火索,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国企重组过程中存在着对职工利益的损害,应当充分考虑到职工的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参与集会的职工,主体是内退人员和退休人员。职工的利益受到损害,相对的,实施重组方就降低了一定成本。
    冗员众多等隐性的政治和社会成本,必然是介入国企重组的企业所不愿承担的,这其中,存在着双方利益激烈的博弈。
    至此,通钢事件暴露出国企改制面临的种种矛盾逐渐清晰,双方的利益诉求不能匹配,是制约改制的关键点。
    我的钢铁网副总经理贾良群也认为,重组中各自打自己的算盘,没有通盘考虑,这不可避免地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目前,我国诸多行业重组的整体趋势是国进民退,民营钢铁企业重组国企此次又受此重挫,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扩张是否会受到此次事件影响?北京梅塔科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前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冶金研究中心教授许中波告诉记者,由于民营企业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国家近期一些贷款也向民企倾斜,未来民企的发展环境,不会因个别案例而恶化。
    他同时指出,中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要学会互利合作,重组要遵循契约化,要按合同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