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领袖见乾坤

作者:张国庆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4-18 19:35:00

摘要:读《阮次山与世界领袖对话》


 

文/张国庆

   “许多看来不相关的事,其实都是相互有关联的。”凤凰卫视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的这句开场白,堪称他的个人标签,也道出了国际问题的内在玄机。
    正如阮次山所言,每一位受访的国家领袖,都是一本精彩的书。而通过与33位全球风云人物的访谈,阮先生为我们翻开了33本书,也开启了我们认识更多与中国有着各种渊源的国家的大门。
    《与世界领袖对话》不是本讲热闹的书,阮次山精选了他主持的《风云对话》节目中的精彩访谈,并通过与各国领导人和政要的交谈,努力梳理中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以及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上升背后的原因。尽管其中有很多是十分吸引人们眼球的人物,而阮次山采访他们时也恰恰是一个“敏感”时期,但时过境迁,当时的那种热度已经降温,而真正留下的,则是受访者留下的智慧言谈,以及他们所表达的对中国的认识。而这种认识,至今还多多少少影响着对象国与中国的关系。
    事实上,正如阮次山自己所感慨的那样,他得以做出如此多精彩的节目,他能有底气与世界领袖对话,除去自身的素养和自信之外,中国的不断强大给了他最关键的支持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他与各国领袖交谈时,对方也是充满了对中国的兴趣的,也希望透过他更多地了解中国。这也正是阮次山对读者的期望:“期待读者在我的访谈录中看到,世界如何看中国,我们又当如何扮演一个现代大国国民的角色。”
    阮先生在为是一个中国人自豪之余,也不忘为国事而追问。让阮次山印象最深刻的采访莫过于采访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台湾问题”的经典之作。那是在2004年10月,正逢美国大选前夕,时任国务卿的鲍威尔访问中国。从选战背景看,当时布什与克里争得是难解难分,而作为布什任内的外交成果,中美关系显然是有必要向世人展示一下,这也使得鲍威尔的访华有着微妙的政治意味。
    显然,阮次山抓住了这种微妙的心态,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同时也给布什政府一个更鲜明地表达中美关系立场的机会。那天,阮次山问鲍威尔,“台湾方面过去一直表示,台湾已经是个‘独立的国家’,不必再宣布‘独立’”。鲍威尔不假思索,立即答复说:“无论他们怎么说,我们的政策是明确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不是‘独立’的,它没有作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主权,这是美国的政策,我们坚决奉行的政策。”这句话次日便震撼了台湾社会,此番访谈也被有关人士定位为“一次历史性访谈”。而为了阮次山的安全,凤凰卫视还特意对他到台湾的公务访谈下了近一年的禁令,怕他在台湾遭遇不测。
    除了中美关系及其他与中国利益攸关的双边关系,令人同样很感兴趣的,是文后的“采访手记”。如果说,与各国领袖的访谈凸显了阮次山的机智和用心的准备的话,那么,在采访之后写下的文字,则是一种相对比较超脱的感悟,对我们洞察国际问题乃至人生问题,都颇有启发。
    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谈话,给阮次山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采访手记”写得也尤其长,长度超过了采访记录本身。很有意思的是,在采访过程中,安倍的秘书官竟然敢于当着安倍的面把稿子甩在地上,还打断安倍的话,这在崇尚尊卑的日本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也使阮次山断定安倍是一位弱主,不久就会下台。而事实证明,安倍连一年的首相都没有做到,成为了一个过渡人物。
    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阮先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在国际问题的判断上,这种敏感是非常必要的。事实上,对于同样一个国际问题,之所以有的人看不清楚,有的人人云亦云,而有的人则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做出清楚的判断,是与洞察力和见识有关的。而洞察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那就是多见识,多思考。
    如凤凰卫视的老板刘长乐所说,阮先生的阅历和气度是很难模仿的,而同样不可忽视的是阮先生的勤奋。他对国际问题密切关注,做大量的功课,勤于思考。这种累积效应是惊人的,就像一个天天跑3000米的人,和一个偶尔跑800米的人,心肺功能、意志力以及运动经验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国际问题的研究和深度分析,是一件苦的美差。苦的是需要大量读书、读报、读人,而美的是,可见天下大势,可览人间万物,也可以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一份努力。不求名垂青史,但求无愧我心。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