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居家养老必须走政府和民间共建模式

作者:李崇磊

来源:华夏理财

发布时间:2014-03-27 10:42:00

摘要:014年初,全国居家养老状况调查组委会完成了第一期全国居家养老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的居家养老服务业市场发展滞后。

这种滞后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是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地理区域上东部明显好于西部,服务内容上基本生活服务多,医疗康复服务少;二是服务组织运营资金不足、场地不够;三是缺少品牌化、规模化养老服务企业;四是服务队伍建设乏力,体现在专业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服务人员年龄大、专业技能差,志愿者队伍缺口较大;五是居家养老信息化系统整合不足;六是老年人购买服务的消费观念还没有形成,体现在购买服务的意识还不强,购买服务的期望价格水平较低。


基于上述情况,全国居家养老状况调查组委会认为居家养老必须走政府和民间共建模式。


积极倡导居家养老服务理念


一方面,宣传居家养老在养老模式中的基础作用,提倡“花钱买服务”的消费理念,逐渐加深大家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同感,逐渐改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为形成一定规模的居家养老需求市场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倡导以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于养老服务事业,增加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力量,慢慢形成供需两旺的格局,真正把居家养老服务推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出台优惠政策


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尤其是制定和落实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居家养老服务,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


出台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八条第一款对养老机构的有关规定,对于养老服务企业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117号)规定,如养老服务企业属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则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出台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的人才优惠政策。对就读养老护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期间享受师范生待遇,实习期间享受补贴,就业参照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实施大学生护理员入职奖,对在老龄服务机构工作的大学生,入职一定年限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医护人员,建议实行医护人员服务养老机构计划,将其作为到某级别医院就业的前提条件;由财政承担在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费用。


出台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的资金优惠政策。对于居家养老企业可给予贴息贷款,贴息内容为企业所获得的一年期内的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金额一般为所获贷款额度的2%,原则上一个企业的年贴息额度最高不得超过40万元。


促进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强化政策落实


明确责任部门。政府的责任在于制定政策,落实政策,制定规范,实施监督检查。划清政府各部门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职责,明确第一责任部门,让第一责任部门切实承担起发展居家养老的责任。


促进政府职能部门合作。政府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分项规划,加强协调,通力配合,从不同的方面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支持,形成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合力。出现政策不落实的情况,由第一责任部门进行协调解决。


做好评估、监管工作。对居家养老服务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对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居家养老服务资金的使用效果实施评估,保证扶持政策的贯彻到位,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加强对服务机构、服务内容、服务人员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管,保证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 


加快市场发育,促进品牌化、规模化企业发展


市场化是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市场发展需要确定细分消费人群,强化品牌建设,提供符合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的服务。


细分服务市场。居家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到日常照料、医疗、护理、康复、娱乐等,而且服务人群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形成更多的分支市场,如医疗护理、术后康复、痴呆病人看护、家庭照料者培训、心理咨询等多种服务业市场。


创新服务模式。可借鉴“ 虚拟养老院”的做法,将分散居住的老年人通过注册纳入“ 虚拟”的养老院,采取政府指导、企业运作、专业人员服务与社会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由企业/养老机构派出服务人员,主动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促进品牌化、规模化企业发展。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促进品牌化、规模化企业发展。给予企业和民间非盈利组织相同的优惠政策,加快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企业发展。通过“政府购买”“合同外包”、“委托”等形式鼓励企业发展,还可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扶持。


促进培训市场发展,壮大高素质的人员队伍


完善培训制度,促进培训市场发展。由相关部委牵头,制定培训标准,编写培训教材。解决服务人员职称评定、疏通服务人员在同类机构中出入通道。监管培训市场,确保养老服务人员掌握基本的保健、护理、康复知识和技能,确保持证上岗。多方面筹资,为服务人员培训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加快培训市场发育,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培训机构水平。


加强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开设养老管理与服务、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学和老年产品开发等专业,有关部门对上述院校和机构在招生、收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待遇。严格保证服务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各类保险费用的足额缴纳。结合国家各类劳动保障政策,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争取更多的政府补贴。


扩大志愿者队伍。尽可能的充分利用低龄老年人的能量,发挥他们的智慧,壮大志愿者队伍。调研表明,大部分低龄老年人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愿意利用自己的技能为别人服务。同时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进入养老市场。包括医疗、康复、心理、社工、教育、文化等行业的专业人才,形成一个较高水平的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尤其是随着空巢家庭的不断增加,精神慰藉类服务的缺乏,心理咨询类志愿者急需增加。


提高信息化水平,逐步建立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要设立老龄信息调查常设机构,老龄调查在老龄人口较快增长的21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应该形成类似国家人口普查方式的老龄人口状况定期调查,使老龄信息的收集和掌握形成常态,并且应该上升为国家行为,从而迅速建立起我国的老龄化资料信息库。这既是国家对老龄产业发展作出重大决策的客观依据,为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又是对老年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实时了解老年人生活状况和精神需求,切实设计一些符合老年人口味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使政府出台的老龄服务措施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带来较好的实际效果。


政府要鼓励信息产业部门积极投入养老产业信息化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对老龄人口信息的动态掌控,是保障老龄人群健康幸福的重要保障。我们主张国家信息产业部门,都要主动积极为老龄人口建立特殊需要的信息平台。利用现代手机、视频等通讯、互联网信息手段,围绕老龄人口衣、食、住、行、医、卫、学、购、乐等各类养老需求,提供对口、专一的老龄信息服务系统,使老龄人群搭上时代信息快车,紧密接触社会,了解时政,接受新鲜事物,使老人在不便户外活动的情况下,不被社会遗弃,不与社会形成隔离,继续活跃在时代的潮头。利用信息服务的便利,使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拔打电话、登陆网站、视频对话等等一键式呼叫等方式获得较高层面的精神服务,充实老人的精神生活,驱赶老人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逐步建立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整合各个社区居家养老信息供求平台,形成街道一级、区一级直至省市一级的平台,最后建立全国统一的老人服务网络平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