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学习耶伦好榜样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2-13 10:39:00

摘要:近日,在耶伦上任后的国会首秀中,她表示,如果经济数据继续符合预期,美联储还将稳步缩减购债规模。

学习耶伦好榜样

 现在大家都在说大数据,不说就感觉落伍了,就像大家都在说互联网思维一样。不过,到底什么是大数据?估计没有几个人说得清,而知道如何运用数据的人更少之又少。大数据有多大?应该大到包含全部的数据。但是,如果不知道如何使用,就算有数据也没用。

 数据的解读比数据更关键。

 比如说吧,我们应该如何从数据和事实中预测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这对于资本市场的走向来说,可谓是非常的关键。但是,在同样一天,我们就有可能得到两种完全相反的看法。

 2月11日周二,上证指数在马年的第三个交易日里连续了三连阳的走势,其中银行股对指数的贡献不小,尤其中信银行甚至是涨停收盘。在同花顺的复盘信息中,是这样解读这一涨停的: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市场对此解读较为乐观,暗示未来货币政策存在一定宽松度,在这种背景下,近日银行股迎来估值修复。中信银行由于不良贷款确认较为充分,拨备计提相对比较早,因此信用成本压力较小,同时盘子相对较小,所以放量涨停。"

 同样是在2月11日,有媒体却观察到了另外一个现象,"央行首周静默:马年延续偏紧信号?"因为周二是马年春节后央行的首个公开市场操作日,面对巨额回购到期,央行却并没有启动新的逆回购填补缺口,这被市场分析者认为是央行借此释放今年的货币政策信号,仍然会延续2013年的稳中偏紧的政策。

 这样一对比,你就知道数据的获得和数据的解读有多难了吧?其实,最重要的是对待数据的思维方式,你是短线思维,还是长线看法,你是概率思考,还是只关注最近的事实。这些都会影响结论。

 关于央行的货币政策,上周五的时候,央行的去年第四季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还没有出来,我在《地平线》专栏《马年开个神马局》中引用了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的文章,通过给张晓慧笔下的央行新年工作重点的排序分析,试图挖掘出一些数据背后的政策走向。

 张晓慧排列了五项工作,当下第一位的任务,还是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水平。我觉得既然要有合理的流动性,就不能再任由"钱荒"一而再、再而三。所以,央行即使今年要给经济去杠杆,也不会逼市场逼得太紧。所以,2月11日央行没有新的逆回购,可能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关于如何看待数据,其实我们可以好好学习一下新任美联储女掌门耶伦的态度,那就是不要慌,不要太把短期数据当回事,而是要继续静观其变。

 美联储去年12月份宣布把每月QE规模缩减100亿美元,今年1月又宣布将QE规模进一步削减到650亿美元。近日,在耶伦上任后的国会首秀中,她表示,如果经济数据继续符合预期,美联储还将稳步缩减购债规模。

 至于美联储有关缩减其购债计划的讨论引发了新兴市场的紧张,耶伦并不认为应该归咎于美联储。再至于到美国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的就业报告表现出来的疲软,耶伦更不认为应该就此改变QE缩减的节奏和目标。

 我们来看看耶伦的说法,12月份和1月份的就业疲软,让她感到意外,这显示就业增长速度低于她的预期,但是,"美联储官员需要花些时间掂量这些数据,看看这是暂时性的变化还是一种更长久的趋势……必须非常谨慎地解读这些报告,不要急着下结论……近期的恶劣天气也可能拖累了经济活动。"因此,美联储的既定方针也不会因为这两个月的数据而发生改变。

 我觉得,这就是央行行长看待数据的态度和方式,总比市场要慢半拍。因为市场永远在不停地波动,而央行需要在波动中消除噪声,找到趋势。美国央行行长是这样的行为方式,中国的央行行长同样也会是这样的行为方式。

 同样的一个表态,央行表态的生效期将比市场想象的要长很多。货币政策是大船,不是小舢板,没有那么多的变化。大船开起来有惯性,掉头难,一旦掉头,就会向着新的方向开很久。

 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有一个特点,我们也可以从耶伦那里看得到。在被问到她是否会坚持伯南克采取的政策时,耶伦的回答是:"我要强调的是,我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很强。"

 没错,货币政策延续性很强。我们关于央行货币政策的各种分析和解读,大部分都不是信号,而是噪声。这可能是大数据呼吁者们最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是他们最不愿意承认的事情——数据越多,噪声越多,信息的比例越少。

 把噪声当成耳边风,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这也是需要功夫的。(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