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马年开个“神马”局?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2-08 10:44:00

摘要:货币政策在第一季度,最大的可能是波澜不惊,而经济的走势大抵也是如此。不管要向什么方向变化,都是今年3月初开了全国两会再来谈。

马年开个“神马”局?

  在祖国各地一片瑞雪中,过完春节假期的人们纷纷重新开工。也许有人还在途中,有人把正月十五后才当成新年工作的开始,但资本市场已经在初八重新开张,中国经济这台机器开启了马年的运转模式。

  有人把猜测股市第一天涨跌是“一马当先”还是“马失前蹄”当成新闻标题,这是个好题目,但仅仅用在股市开门上有点浪费了,我更关心,中国经济第一季度会有一个怎样的开局?

  不过,最理性的答案和最大的可能性都是“波澜不惊”。

  对于市场的走势,《华夏时报》又一次给了一个准确预测。就在蛇年最后一期报纸,在副总编辑笔夫的专栏中给出的判断是“节日最大风险来自美股”,话音刚落,美股应声而跌。

  笔夫的预测更多基于美股和美国经济自身的分析,比如“美国股市目前的上涨速率完全超过了上世纪90年代美股上涨的速度……但是现在股市的繁荣完全缺乏实体经济的基础。即使从技术上来进行判断,美国股市也很难继续上涨,相反,大幅下跌的风险随时存在”。

  有意思的是,当美股真正大跌后,后知后觉的分析师们居然有人把美股下跌的理由搁在了中国经济放缓的PMI数据上。用PNC理财公司首席投资官詹姆斯·杜尼根的话说:“只要出现关于经济增长波折的任何消息,美股市场就有了抛售的借口。中国的PMI制造业指数就是股市下跌的诱导因素,新兴市场的下跌加重了美股向下的力量。”

  到底哪一个理由让美股下跌?其实很简单,美股就像笔夫专栏所说的一样自身有下跌的理由,无非找一个什么样的借口而已。而中国股市会因为春节期间美股大跌以及开年以来亚洲股市的纷纷大跌受到多大影响吗?我看也未必。

  就像美股之前的牛市是它自身的走法,现在的调整是它自身的调整一样,中国A股之前的熊市也是它自身的走法,现在要说跟着美股调整,也没有那个调整的基础。你说为什么?当然是因为美国和中国经济不一样的节奏。美国人的节奏是如何安全退出QE,中国人的节奏是如何真正地启动去杠杆还不伤身体。你会发现,这些都是央行的事。

  美国股市为什么动荡,亚洲市场为什么动荡,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除了人民币为什么动荡,就一句话——缩减QE。正如我们早就说过的,缩减QE可不是什么黑天鹅,这是大家吵着闹着要的东西。一旦它真的来了,谁也没有准备好。美联储中最强硬派的费城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普洛瑟已经喊出来“应该比计划速度更快地削减购债规模,在年中以前结束购债”了,新主席耶伦到底会把握一个什么样的节奏呢?

  节奏,关键是节奏。中国经济的走势同样掌握在央行行长的节奏中,央行会是一个什么节奏?

  有人说去杠杆已经开始,还有人说真正的去杠杆根本就没有见到。被认为最懂中国银行业的前惠誉分析师朱夏莲就认为,“中国现在绝对没有发生去杠杆化”,而且预测“真正紧要的是2014年开局如何。如果一季度出现信贷增长的放缓,那么就可以解读为政府最终采取措施控制信贷增长了”。

  尽管出现了频频的钱紧,但去杠杆可能还没有真正开始,这大概是外界担心中国经济的原因所在。不去杠杆尚且如此,真的去杠杆了内需将怎么下滑?但是问题还是一样,不管去杠杆还是不去杠杆,央行究竟会以一个什么样的节奏办这事。

  新年伊始,还是有一些央行的声音发出来,虽然听起来还是那个调门,但你不得不关心并且认真地解读,这就是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近日在《中国金融》上发表的观点,“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张晓慧的话你要是这么简单地听着,也听不出来个什么名堂,因为央行的说法一直是这个基调。2014年的货币政策,或者至少是第一季度的货币政策,到底会是怎样一个实际操作呢?我想看看张晓慧所说的“央行将继续推进五方面工作”的排序还是有必要的。

  在张的文章中,这五项工作依次是:一,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水平;二,继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三,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四,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五,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你看看,当前的第一任务还是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水平。什么叫做合理?钱荒当然就不合理。完善宏观管理,自然要求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稳增长的要求依然在前面。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字面上还是没有任何减量的提法。至于真正有可能导致利率水平上升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加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都是放在第四、第五的位置。

  所以,货币政策在第一季度,最大的可能是波澜不惊,而经济的走势大抵也是如此。不管要向什么方向变化,都是今年3月初开了全国两会再来谈。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官方的GDP年度目标了,这个目标会说明一切。(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