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金融地产成港股惊弓之鸟

作者:付刚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4-10 23:39:00

摘要:刚进入第二季度,港股的走势就给了投资者一个“下马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刚进入第二季度,港股的走势就给了投资者一个“下马威”。
    4月5日,港股大跌610点,击穿22000点及21800点,收于4个月以来的低点,创8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当日有超过1100只个股下跌,地产、金融等权重板块成重灾区。4月8日,虽然A股逐步消化H7N9禽流感和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因素,急跌后回稳,但当日恒指收市微跌8点,反弹无力,弱势持续。此后虽经历了9日和10日的反弹,也仍未收复失地。
    市场犹如惊弓之鸟,连“秋官效应”的自我预言实现都被投资者祭出。根据统计,从1992年至今的21年间,“秋官效应”已应验33次,其中最厉害的一次是1997年,郑少秋主演的《江湖奇侠传》播出,恒指下跌26.4%。
    在本次接受记者采访的机构看来,港股投资者信心转弱的趋势短期难以逆转。他们普遍认为,恒指在调整了近两个月后,反弹无力,调整还将持续。
“秋官效应”再度上演
    此次“秋官效应”源自4月4日清明节时郑少秋主演的新电影《忠烈杨家将》上映,结果第2天,即4月5日,港股放量大跌610 点,击穿22000点及21800点,收报21726点,跌幅为2.73%。
    其实,“秋官效应”可能只是股民心里营造出来的自我应验预言。一些股民深恐“秋官效应”会导致自己手头上的股票蚀本,便对股票进行恐慌性抛售,引致股市暴跌,一些投机者也可能以此为借口推跌大市;另一方面,郑少秋影片上映之时,碰巧遇上香港外围投资环境转坏。例如1997年底碰着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底碰着科技网络股泡沫破灭,2007年中碰着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等。
    截至目前,恒指已调整了近两个月。自央行重启正回购后,市场资金逐步形成“流出中国”的趋势,令中、港股市持续下跌。
    来自美国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 年一季度与2012 年四季度相比,资金由流出发达股市1130 亿美元转为流入1052 亿美元,主要流入日本和美国;流入新兴市场股市资金则由523 亿美元下降至298 亿美元。
    另据野村证券资金流向报告显示,在3月27日至4月3日一周中,中国基金流出1.73亿美元,较前一周又有所加速,最近4周共计流出8.65亿美元。
    与港股相对应的是,日本股市上周没受隔夜美股急跌111点影响,反而连续两日狂升,今年以来日股升幅达23.5%,称冠全球主要股市。日股狂涨两日的动力,主要来自4月4日新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推出的较市场预期更加激进的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
    日本推出激进QE,令环球资金大举流入日本股市,且短期内不会逆转有关趋势,同时对亚太区其他股市造成压力。
    申银万国分析师谢伟玉预期短期流入日本股市资金会有所放缓甚至流出,不过中长期来看,资金会继续流入日本股市,而在银监会清理表外资产的影响尚存、禽流感疫情未解除之前,外资短期仍将会流出中国股市,之前从香港市场流走的资金不会很快重返。
    记者注意到,多家投行均对禽流感疫情的影响做出了分析。其中美银美林陆挺断言,这次禽流感对实质经济影响不大,股价下跌主要由市场情绪所致,并不体现个股未来的实际预期收益跌幅。
    兴证(香港)证券也表示,就禽流感疫情来说,市场担忧有些过度,相比2003年的SARS疫情,禽流感疫情无论在规模和传染力都要轻很多,对大市的冲击应是暂时的,参照历史情况来看,一些相关的受灾股在恐慌中的过度抛售,待到疫情得到控制时有望出现报复性反弹。不过,港股连续阴跌后加速下行,弱势格局明显。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师叶尚志也指出,恒指经历了急挫600多点后,市场谨慎观望气氛未能散去,港股大盘仍然处于短期寻底阶段。叶尚志预计,恒指在21000至21500点区间,会有较强力技术支撑。“这个区间也正是去年第四季度热钱流入香港期间,恒指当时交易运行的位置水平。”
港股仍具估值优势
    港交所数据还显示,4月5日港股单日沽空率达到12.54%,创7个月以来的新高。按沽空股票金额计算,沽空对象主要为中资金融股,包括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主投中资金融股的南方A50ETF与安硕A50ETF。
    此前,摩根大通亚洲区兼新兴市场首席策略师AdrianMowat曾撰写报告,建议投资者配置认沽期权或者持有与四大国资银行H股有关的空头头寸。瑞信在4月9日更是一口气调低了在香港上市的9家内地银行股的目标价,最大调低幅度达到19%。
    瑞银证券分析师陈李3月底集中拜访香港的机构客户后得到的反馈也显示,投资者开始变得谨慎,最大的担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经济复苏态势不明显,与投资相关的周期性行业的盈利数据较差;二是政策出现不确定性,货币政策态度从此前“放松”转向“中性”,这一过程中有关表外融资、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再次引发部分投资者的顾虑。
    在大摩华鑫基金研究管理部副总监陈强兵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趋弱成为最近干扰股市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即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有望保持7%~8%的经济增速,这样的经济增长到底是强是弱?
    “7%~8%的增速都会让大家觉得不够强、不够好,这真是中国式的问题,而且放眼全世界,这都是一个太奢侈的问题。”陈强兵向记者指出,其实更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大家在投资前要把自己投资的企业了解清楚。
    富国中国中小盘基金经理张峰也指出,自下而上选股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对于未来投资,在他看来,全球经济在近三年第一次一致向好、中资港股中小盘只有内地中小盘估值的一半到三分之一,但成长性和A股中小股票非常近似,风险和收益对投资者很有利。
    “从经济面来看,美国经济复苏明确,失业率下降,曾经拖累美国经济的房地产业复苏明显;欧债危机得到纾缓,日本日元贬值有利于日本经济恢复;此外,中国内地市场伴随着领导层的平稳换届,宏观经济显示出了触底回升,通货膨胀也比较温和。全球四大经济体的一致复苏,为港股市场提供了较好的支撑。” 张峰如是分析。
    对于估值,张峰也表示,目前,国内中小盘市盈率在20-30倍,而港股中资中小盘仅10倍左右,香港中资中小盘股票的估值具有显著优势,香港中小盘股票本质上是个中国式高成长,和成熟市场低估值的故事。
    对于未来的港股投资,他比较看好医药消费领域的中小盘成长股票,特别是那些每年业绩增长率在20%以上的公司,但估值只有10倍市盈率甚至以下的公司,更值得深度挖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