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利率市场化的玫瑰

作者:笔夫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26 00:04:00

摘要:利率市场化的工作正在政府间协调稳步推进,已经被讨论了许多年的话题正在变成现实。
    如果我们还对银行贷款总额增速的不断下降存有疑问的话,那么最新的情况表明,这种特别的趋势已经变得难以挽回了,中国经济资本形成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的变化,不了解这种变化将会导致对于金融市场的重大误判。
    2012年,银行贷款在全社会总融资额的比重将会跌到有史以来的低点,可能都无法达到55%,而这一年全部融资总额却增长了20%,占GDP的比重也达到了30%。从银行贷款下降来得出流动性枯竭的观点已经证明是错误的,银行左右中国经济资本形成的全部过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不可一世的银行信贷今后将不是中国经济唯一的主宰,尽管它曾经是中国企业融资90%的资本来源,由于利率水平不能反映市场的实际供求关系,并且这些大银行总是听从政府的指令,影子银行和债券业迅速抢走了银行的市场份额,这一结果是经济界长久以来所普遍期望的,银行业的垄断无法依靠行政指令来打破,市场选择有时候真的是个极好的东西。
    在政府决意再次依靠投资增长来启动低迷的经济之时,地方融资平台的功能再次启动,平台债的发行规模自2009年以来再次井喷,导致地方债务总额在2012年超过了13万亿元,相当于中国GDP规模的27%。去年一年,地方平台的债务融资规模超过了公司债市场45%的份额。2013年,地方政府不得不拿出3万亿来偿还到期债务,这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不过,地方官员们看起来似乎并不太着急,因为在他们眼里,有些钱是可以不还的。
    在股市IPO处于事实上的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公司将融资渠道转向了公司债市场,中信证券一家公司就准备在债券市场上募资达400亿元,2012年公司债发行额达2472亿元,同比增长95.9%,债券市场正可谓是风生水起。
    当然,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可能真正脱离银行业而独立存在,在中国,银行业的垄断地位不会因为影子银行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挑战,相反,国有银行是债券市场最大的买家,因为五大国有银行控制了中国居民储蓄余额70%的份额,它们买下了全部债券总额的60%。自金融危机以来,银行业持有的债务额度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
    影子银行系统更具竞争力的利率水平是银行在信贷领域迅速失去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而所有这些现象可以最简单地以“金融脱媒”现象来归结,金融脱媒的本质意义在于,社会资金绕过商业银行进行直接交易,银行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如果仍然遵从原有的金融管理方式,将意味着国家对于经济的掌控能力大幅下降,这是许多人所无法容忍的现象,央行必须采取措施来维护银行系统的作用。
    1月18日晚间,央行发布了“公开市场业务公告”,这则公告称,人民银行决定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SLO以7天期以内短期回购为主,遇节假日可适当延长操作期限,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展操作。人民银行根据货币调控需要,综合考虑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状况、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等多种因素,灵活决定该工具的操作时机、操作规模及期限品种等。该公告还称,将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该工具原则上在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间歇期使用,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具有系统重要性、资产状况良好、政策传导能力强的部分金融机构,操作结果滞后一个月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对外披露。
    SLO的启用,预示着正、逆回购将成为央行调节流动性的主流工具,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的增加,将使得公开市场业务对于市场流动性的掌控能力大幅增加,而原有的固定利率的影响减少了,央行可以在任何时候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市场的流动性,而且整个行动处于保密状态。
    SLO为央行适应市场流动性变化和利率的变化提供了充分的调节工具,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信号,但是,有这个工具还是不够的,金融系统还必须有一个发现市场化利率的市场,原有的上海银行间利率报价系统显然无法真正反映出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无法担当发现基准利率水平的职能,现在,这个市场非国债期货市场莫属。
    据《华夏时报》报道,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很顺畅,基本筹备完成,预计不久将正式推出。此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张慎峰也表示,中金所正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重点加快国债期货上市准备工作。国债期货仿真交易于2012年2月13日正式启动,目前已经下线,这充分表明,前期准备已经基本完成。
    国债期货交易出来的收益率为央行发现市场的利率水平提供了平台和机会,所以这也是利率市场化全面推进的一个重要信号,这表明,利率市场化的工作正在政府间协调稳步推进,已经被讨论了许多年的这一话题正在变成现实。自十多年前3·27国债事件以来,证监会对于再次推出国债期货表现得相当谨慎,而在最近的一年之内,这一项目的推进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国债期货的正式上市将结束金融系统无法发现市场利率的时代。利率市场化的玫瑰也将结束银行业帝国主义的时代。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