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国企!谁的国企?

作者:陶盈舟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1-05 00:53:00

摘要:国企改革在争论了多次之后,终于有望迎来一场切实的深化改革。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国企改革在争论了多次之后,终于有望迎来一场切实的深化改革。
    在2012年12月24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王勇强调说,改革是可以用好的最大红利,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
    但国企改革不能局限在国企内部,就不能偏离其基本方向:一是市场建立在更为公平的基础上;二是国企本为全民所有,国企改革的终极命题就应使国有资产收益为国民所享,确实为民众带来看得见的实惠。
    然而,面对“国进民退”这场多年来的争论,国企改革能否实现让民企站在和国企同一起跑线上,改革后的国企究竟是“进更多”还是“退更多”,现在都不得而知。就像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所说的:“只要庞大国企存在,对政府来说,国企就是亲儿子,而民企只能是干儿子,两者之间不可能有平等的地位。”
所有权之争
    以卵击石,谁是赢家?结果不言而喻。这就是当下中国民企和国企的真实写照。
    根据《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的统计,位列前十位的国企巨头占到了500强利润总和的40%,总计184家民企的总利润还不及上述十家国企的一半。而中国的民企老大——华为排名仅在第39位,其2039亿元的营业收入不及中石化一家公司25057亿元的十分之一。
    这样的情形是在第一次国企改革前没有料到的。
    时间转回到1999年,为了甩掉国企背负的债务、冗员、企业办社会的“三座大山”,国企进行了第一次股份制改制,以试点和脱困为主,将改革和脱困结合进行;随后的2002年,国资委正式成立,指导国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产权改革,集中抓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
    而这轮多方提出的“改革”则被视为是第三次国企改革。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就是要改变落后的机制和行政色彩。
    曾经出身国企的任志强就在2012年12月2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只有“把国有企业消灭掉才能变成市场经济”,因为目前由国资委管理国有企业的体制,实际上是限制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只有取消这种制度,才能实现国企和民企的对等。
    而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郑海航则建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思路应该是在大多数产业内取消国有集团母公司,把企业完全推上资本市场,实现彻底的整体上市。”同时对上市公司进行整合,消除内部同业竞争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他看来,整体上市的关键就在于要取消作为“存续企业的”集团母公司,即取消国有独资母公司这个“壳”,让国资委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有股东,其他母公司资产中的不良资产则采取主辅分离等方式,改制为非国有中小企业。
难以绕过的“玻璃门”
    不过,就像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时所讲的“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国企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打破国有和非国有的壁垒,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有利于企业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但每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国企改革,就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
    在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眼中,“政府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只是做秀”,因为开放的都是投资大周期长回报低的项目,“如果真有诚意,那么中石油应该把原油进口权放给民资炼油厂,把加油站卖给民营企业。”
    这也恰恰是现在民企发展的最大障碍。
    仅以能源企业为例,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等央企几乎一直在业内呈现垄断的态势,而民营企业要进入这一领域,一直都面临着各种体制性障碍。其中,在成品油批发领域,民营企业仅占了约四分之一。
    十八大报告中,更是进一步强调,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但显然,在政策真正落实之前,“玻璃门”依然无法回避。
    原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周放生向记者表示,国企和民企都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在下一阶段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开放产权,通过混合所有制融合两者优势,对冲两者劣势,才是最理想的结果。”
    打破“玻璃门”的障碍,才能真正让市场形成健康的产业链竞争。
渴望的平等竞争
    实际上,在国企改革发展的十年中,随着国企的日益壮大垄断,距离其最初的目标——“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平等竞争下,得到共同繁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已经越来越远。
    按照《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报告,国企的总收入占到了83%,总利润为81%,而上榜的民营企业,虽然都是业内的领军企业,但其利润总额却只有0.4万亿,占19%。
    如此悬殊的差距也意味着,面对实力雄厚的国企,民企想要与之竞争哪怕是分得一杯羹,都并非易事。更重要的是,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企该如何才能和国企处于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呢?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直截了当地表示,下一步的国企改革,“关键是要构筑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基础。”
    在他看来,“当前民企和国企在使用生产要素、在土地矿产等稀缺资源占有、在获取特许经营权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等方面,机会不均等现象都很明显”,“特别是国企在某些领域的垄断,对不同市场主体产生了挤出和排除的效应。”
    在这样的局面下,辜胜阻认为,一要对国有企业的布局进行优化,在有进有退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混合经济;二要对垄断行业尽可能地引入竞争机制;三要防止垄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四要解决内部利润控制,实现利润的分配公平,“因为是全民所有制,民众作为所有者应该是能够分享利润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