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红酒生意经

作者:陈湘鹏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23 21:01:29

摘要:优雅的红酒生意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湘鹏 北京报道

   杨健为举办一个葡萄酒沙龙犯了愁,这是一群十人左右的年轻的葡萄酒爱好者,他们计划每人带上一瓶好酒,轮番品尝,去猜测它们的产区和年份。这种盲品活动对葡萄酒爱好者是一种竞技,更是社交和享乐。但每个人10只酒杯,他们一共需要100只酒杯。杨健是威赛帝斯(北京)酒业公司的总经理,在法国留学的6年里,爱上了葡萄酒。回国之后做起了葡萄酒生意。好酒一点儿也不缺,可他发现100只酒杯成了瓶颈。
    Riedel酒杯400-3000元一只,杯壁薄而富有弹性,酒液从两唇间淌过时,你几乎感觉不到杯缘的存在。即便不这么挑剔,环境、场地、主题……一个适当而专业的品酒环境在北京也难得寻觅。中午时分,他开车来到四惠桥边的伊斯特酒窖求助,在华丽的欧式餐厅里,这家酒窖的主人爽快答应下来,“欢迎!”杨东说,“你们品酒,我免费提供配餐。”
发展并沉沦着
    杨东提供的配餐也是葡萄酒文化的一部分,法式鹅肝、牛排、海鲜与相应年份、产地、品种的葡萄酒搭配,中餐则需要大厨重新设计,口味趋于清淡。伊斯特酒窖的菜品围绕红酒而做,环境则更鲜明地体现了18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特色,是挑高穹顶、彩绘玻璃、古堡密室般的酒窖。数万只名酒在地下酒窖中沉睡,其中有一只1856年的波尔多还在呼吸。这里时间凝固,排成行列,维系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人们把欧洲葡萄酒称为“旧世界”的产品,和美国、澳洲的“新世界”区别,保持欧洲传统酿造中的人工气质。杨东认为“旧世界”是红酒精髓的一种,优雅精美,追求极致也是一种蛊惑,他花了两年时间打造出一个自己的旧世界:易斯特酒窖。咽下一口酒,他又用一个新词称之为:末端。
    2000年,他对葡萄酒生意越来越厌倦。在他的超市里葡萄酒成批搬进搬出,那些货物对财务状况是极大的贡献,但葡萄酒作为货物的感觉让他痛心。在中国售卖葡萄酒的人普遍将错就错,把葡萄酒称为红酒,喝葡萄酒的人错得更广泛更离谱,不管麻辣荤腥,来一瓶红酒图个档次,很多人嫌口味不好,兑上一罐雪碧,随后大家吵吵着站起来,一口闷掉。然而这挡不住葡萄酒在中国的狂飙。从1998年开始,葡萄酒就像飓风一样刮到中国人的餐桌上。到了2003年前后,每年以6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这个大市场也更为混乱。红酒品牌混乱,价格不透明,中间商谋取暴利,概念炒作……
    与葡萄酒黑幕同行的,是一条纯正的葡萄酒文化生长的小径。刘峰秀在俄罗斯学习时,遇到的教授是一个法国没落贵族。他经常邀请学生去家里用餐,法餐的精致体验令刘峰秀深受震动,回国后,他放弃了“能源自动化控制”专业,成了一名侍酒师,以专家身份帮朋友代购葡萄酒,并形成了生意模式。王杰明是一个酒吧服务生,侍酒师职业为他提供了一条职业上升通道。2006年,他取得了侍酒师的职位。一个下午,在餐厅里与一个懂酒的外国人相谈甚欢,不想对方是一家意大利高级饭店的总经理,有意邀他加盟中国分店。在这家米其林二星饭店里,他学到的葡萄酒礼仪,感触同样是震撼。那时他月薪两万,到了年底口袋依旧空空,屋里摆满了空酒瓶。
    王杰明曾经对自己说,出于对葡萄酒文化的理解,在他今后的职业生涯里,不再给中国老板打工。然而当他遇到杨东后,却不得不抛下这条原则,重新出发。对于重建中国葡萄酒文化,总有一些人感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玩酒者
   “葡萄酒中真的有很让人着迷的东西。”杨东发现经营那些有文化底蕴的商品,例如玉器、普洱茶、红酒得先去欣赏这些好东西,到了一定高度,生意就得进入“不是做商品,而是在玩”的层次。
    2000年批发葡萄酒时,进二十万的货,他的超市里就能返一辆松花江面包。现在他把4500万都砸在了一个酒窖上,还依旧云淡风清:“约三五知己,取两只好酒,和朋友一起去享用。让别人一起快乐,这就是玩酒。”
    玩的优雅要和中国经济三十年的快速发展结合起来,才更好理解。经济发展带来的焦虑和紧张感,使人们已经失去了对万事万物美好状态的欣赏,人们追赶美好生活时,殊不知正在失去每一刻美好时光。“那种急功近利的生活,是对美好的事物的一种亵渎。”杨东说,“使复杂的生活简单下来,就需要重建一种生活方式。”
    葡萄酒非常适合让人重焕生趣。品尝同一只酒,可以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葡萄酒的极致发挥,能达到一个最高的状态,像是美好时光里画龙点睛。
    发挥出葡萄酒的极致,需要一些元素的荟萃。杨东这个平台,就是要把葡萄酒的末端做到极致。“大家都在做前端,不管是种植、酿造、进出口,还是批发,你终归要把它喝掉。那么我这个地方是最适合把它喝掉的地方。”杨东说。
    真正喜欢葡萄酒的人,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金字塔顶端有一批非常有实力的大佬,他们的经济状况难以估量,上亿元的藏酒存放在私人酒窖或香港。这些人在中国不过几十人。另外是些对西方文化有一定了解的成功人士,他们喜欢葡萄酒,而且对葡萄酒市场行情看得很清楚,一直进行着个人收藏。藏量不大,人群已蔚为壮观。另外是年轻海归和专业级的爱好者,非常活跃,热衷于品酒并时刻关注着葡萄酒市场,从中选购最适合自己的品种。后两种人,普遍感觉缺乏一个专门葡萄酒爱好者的场所。大家都意识到亟须一个储藏、饮用、整体发挥的平台。易斯特88万元的私家酒窖成了最热门产品,窖室里的名门暗斗不断升级,几天前,易斯特私家酒窖里迎来了稀世珍品:一只1856年的波尔多。那是杨东可以用全副家当交换的“镇店之宝”。
    其实拉菲往往并非专业人士的追求,王杰明寻觅的是一种惊喜。借个比喻来说,就是生活中惊鸿一瞥的女孩,而非海报上的大红大紫的明星。侍酒师在餐厅有如灵魂,透过选购酒水,制作酒单,设计晚宴等工作反映出酒店风格。“我们现在主推的是法国波尔多的酒,著名的酿酒师米杰尔罗兰旗下的五个酒庄。我们看好他的酒的品质和层次,这种酒很全面。”王杰明说。他每天仍要花4个小时钻研葡萄酒,其中一项必备课程是喝。“我不藏酒,我的宗旨是快乐每一天。”对酒的感受力,是在快乐中练就的。
    “经营葡萄酒和经营人生一样,贵在和朋友分享。我们家酒窖的酒,我是拿不出来的,必须通过侍酒师。因为我管不住自己,习惯性地把好东西拿出来和朋友分享。”杨东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