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开门纳言:郭树清式股改起势

作者:金水 郑桂兰 王兆寰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09 23:13:10

摘要:开门纳言:郭树清式股改起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金水 郑桂兰 王兆寰 北京报道

   郭树清股市整体改革思路如何破题,二次股改路径何在呢?
    3月7日,继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邀请国内外专家商讨国际经济形势和股市改革之后,证监会再次广纳言路约请刘纪鹏、曹凤岐和叶檀等六位经济学家和知名财经人士商讨中国股市改革路径。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主持,各部门一把手悉数出席,据称,平时连主席会议都很难见到部门负责人出席如此整齐,证监会如此礼贤下士密集邀约国内外专家共商中国股市改革大计近几年绝无仅有。
    “自从股改之后,好多年了没有见到这样的情况,监管部门开始倾听市场各方的意见,我对这次会议给予高度评价,中国股市有希望,证监会说今后要经常开这样的会,特别是要把那些爱提意见的同志叫过来,不是把那些总是抬轿子的人请过来,监管层确实有改革的决心。”参加这次沟通会的刘纪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有些激动地说,“郭主席新政开了新风,我想监管部门今后不仅应该听专家的意见,还应该去营业部听听股民的心声,和那些传统的‘投机分子’聊一聊,一定很有收获。”
刘纪鹏称二次股改核心是放权
    证监会最近推出一系列改革让投资者应接不暇,从发行制度改革到IPO强化分红注重投资者回报,从保护投资者权益到退市制度,从中小企业债到场外市场建设,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整体改革,系统全面推进的思路已经逐渐清晰。
    “我们的监管部门要敢于革自己的命,不是武器出了问题,而是使用武器的人出了问题;监管部门要改变‘恋权’情结和‘恋洋’情结,大胆将发行审批权下放给交易所,推行发行审批权和监管权的分离,资本市场才能走出一条路。”刘纪鹏说。
    “现在新股市场化发行是伪市场化,解决新股发行三高的主要路径是IPO发行权和监管权的分离,先将创业板的发行核准权下放给深交所。”刘纪鹏说,改革的目标是市场化,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率的资本市场,成败的核心在于政府放权,让市场归位发挥作用。
    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深交所获得了再融资审批权,至于下一步IPO发行审批权是否下放交易所正在研究之中。
    刘纪鹏建议,证监会的职责是监管,是抓坏人,而不是发行审批,创业板和未来的国际板发审都应该把发审权下放深交所和上交所,果断走出制度改革的第一步,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荷兰式还是美国式,存量增量发行这些形式上。证监会下放发审权后,可以腾出手来监督保荐人和保荐商。
郭氏整体改革目标:
企业公平融资权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云龙解读郭氏改革的核心是将一个注重圈钱的股市转向以股东价值回报为基础的股市,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好的、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资本市场。
    百度、新浪、搜狐、奇虎360、前程无忧、优酷等一大批优秀的互联网和创新型企业都不得不选择在海外上市,而在国内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和超募融资让很多登陆创业板的企业一夜间拥有了需要50年以上奋斗才能拥有的财富,但是,这样的好事与大量创新型企业和亟须资金的小微企业无缘,因为他们的盈利达不到创业板的要求或者IPO通道堵塞严重不得不放弃在国内上市。
    刘纪鹏在这次证监会征询专家意见的座谈会上力主发行审批权和监督权的分离。这样一种模式有利于企业获得公平的融资权。
    原有发行制度导致的结果是让有钱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钱,而那些真正缺钱发展的小微企业只能借高利贷;而那些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的大量超募资金被闲置,存银行、炒房地产和委托贷款,社会资金被大量无效使用和浪费,这些资本并没有配置到实体经济最需要的地方。
    按照刘纪鹏的统计,创业板两三百家企业获得了两三千亿的资金,远远超过当初每家企业融资1亿元点燃创业激情的设计,三高问题成为股市的一大公害,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如果两三千亿给两三千家创业企业,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会怎么样?”刘纪鹏说。
    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承认,互联网企业无法在国内上市确实是发行制度存在问题,现有的门槛太高了,下一步应该降低创业板的门槛;深交所也准备推出高收益的中小企业私募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民间借贷和监管的阳光化。
实体经济需要资本市场
“雪中送炭”
    “我们要容忍一年有200家退市公司的情况,中国的上市资源非常丰富,大量企业排队等着上市。”刘纪鹏说,现在,严重的超募企业无法退市,退市制度并不是改革的主要方向,创业板的问题关键在于发行,发行制度改革了,新股供应量上来了,退市制度没有问题。
    但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资本市场如今已沦落到与最保守的银行信贷一样,喜欢干着“锦上添花”的事,不愿为企业“雪中送炭”,嫌贫爱富,导致企业融资需求和社会资金的严重错配。这种低效率的资本市场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实体经济亟须资金的地方得不到资本市场的服务。
    股市直接融资与银行信贷间接融资客户的高度重合进一步拉大了企业融资的贫富差距,资金越来越集中到一些大企业手中,一旦宏观调控开始,小企业首先挣扎在死亡线上;而大企业不仅有股市融资的机会,还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造成企业信用恶性膨胀,在顺周期的时候疯狂扩张,在逆周期调控的时候,企业也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了这些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刘云龙认为,证监会推出高收益中小企业私募债和场外市场就是为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资本市场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急需资金的领域,才能体现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直接融资与保守的银行信贷有所区别,这样有利于保障企业的公平融资权;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才会更平滑,不会出现年初经济调控政策年底转向的尴尬局面。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