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基金选择重仓坚守

作者:付刚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2-10 22:08:34

摘要:基金选择重仓坚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自1月6日创下2132点近期低点后,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走低预期带动和货币政策已出现宽松信号,同时伴有养老金入市等积极政策的推动下,A股出现了200点以上的反弹。
    且这种局面在新的CPI数据面前,仍未终结。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宏观经济数据,今年1月CPI同比上涨4.5%,环比上涨1.5%。尽管数据不尽理想,股指却选择继续攻关,截至10日收盘,上证综指报收2351点,市场情绪较去年年底已明显上升。
    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机构人士均指出,未来流动性改善超出预期的可能性较小,股市资金面的改善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宏观经济的快速下行对很多行业的盈利冲击在一季度将得到充分体现,市场行情将是流动性改善与年报披露业绩增速下滑之间的博弈,呈现反复震荡探底的走势。
    在他们看来,市场处于底部阶段也会带来某些结构性的机会。从最新的基金仓位测算数据也可看出,虽然市场处在低位,但偏股型基金依然以较重仓位坚守。
经济可能更早触底
    1月CPI同比上涨4.5%,远超市场预期,富国基金就此向记者指出,这将使降存准等政策宽松措施推迟,致使流动性预期打些折扣,对A股反弹的高度和时间的顺畅性也将带来不利影响。
    富国基金强调,市场对高于预期的CPI感到意外,但反映工业生产情况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按年增幅收窄至0.7%,创26个月新低,这仍将延续此前的部分机构对经济可能更早触底的判断,支撑很多机构在一季度的提前配置,尤其是增加对强周期品种的配置。
    长安宏观策略基金经理吴富佳也持类似观点,“目前市场已显底部特征,配置优势行业机会显现。”
    吴富佳认为,市场信心有望在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将逐步恢复,结构性调整的众多政策也将催生投资领域热点的涌现。另外,在周期性因素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经济可能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呈现温和回升态势。
    政策底出现后,投资时钟进入衰退后期,在资金价格下降、经济有见底预期情况下,吴富佳建议,未来在寻求持续增长的过程中,有部分行业能够获得持续甚至高速的盈利增长,其中包括高端装备制造、医药、文化娱乐、保险、高端消费等行业。“股市蕴含着财富机会和结构调整红利,从短期来看已处底部区域,从中期的角度看,A股市场将进入一个机遇期。”
基金仓位85.62%
    从最新的基金仓位测算数据可看出,虽然市场处在低位,但基金依然选择以较重仓位坚守。
    根据海通证券基金分析师倪韵婷的测算,2月2日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由83.55%升至85.62%,增加2.07个百分点,处于2006年以来的较高水平。
    而据国信证券基于历史数据的研究表明,仓位在超过90%后大盘倾向于下跌或震荡,并在仓位降低至80%前较难有牛市行情的出现,历史上无一例外,在去年6月29日仓位到达90%的高点后大盘开始了阶段性调整。
    国信证券的研究还显示,基金仓位继续保持高位震荡,并继续进行着行业结构调整。前期估值高的消费、轻工业和短周期行业被沽售的同时,建仓下行风险较低的蓝筹板块和符合当前经济周期配置的强周期行业。
    在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看来,如果总量层面不放松,单是资金在行业间腾挪,不会使股市有太大行情。
    他向记者指出,宏观经济的快速下行对很多行业的盈利冲击在一季度将得到充分体现,上市公司业绩难超预期,股票估值难以提升,是否会对目前已经处于低位的估值体系带来进一步冲击仍需要警惕。他维持市场处于底部的判断,但是否已进入右侧区间还有待经济面和资金面的验证。
    记者注意到,在进行2011年业绩预告的1534家公司中,预增公司只有414家,占比数跟2008年相当,远低于2009和2010年。而在Wind资讯给出的2011年业绩一致预期中,可以看出中小板低于预期占比达50%,创业板低于预期占比达70%。
    诺安新动力灵活配置基金经理赵苏认为,不能轻易认为市场已经完全反映了这些负面因素,当数据真正公布时,市场可能仍将面临考验。
    赵苏强调,成长股中大部分公司在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很难保持高成长,他们的年报和季报数据很难看,会失去支持高估值的基本面理由,加上创业板10月份开始大非解禁减持的因素,预计估值仍需要下调;而二季度随着宏观经济走进新的短周期,基本面和流动性各方面配合,大盘和中盘蓝筹股很有可能走出一个“小慢牛”。
    日信证券首席策略师徐海洋也向记者指出,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下滑是大概率事件,不断披露的年报将不断会予以验证,而未来一段时间市场行情将是流动性改善与年报披露业绩增速下滑之间的博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