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恐龙数据——上市公司一周风险预警

作者:作者为空的文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7-22 19:56:36

摘要:恐龙数据——上市公司一周风险预警

   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非常复杂的风险环境之中,风险无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因此,风险管理应该与价值管理一样,成为企业常态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风险的前提和基础是正确识别和分析风险。为此,本报与恐龙(KOLONG)数据合作,定期发布“上市公司一周风险预警”,一方面希望能够唤醒上市公司“沉睡”的风险意识,另一方面也希望提高投资者投资的风险意识。

S*ST生化(000403)
治理乱象丛生或将加速公司走向“死亡”

舆情指数★★★★★
【风险舆情】 
    7月16日,S*ST生化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山西监管局于5月3日至5日对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并于5月23日作出了《关于责令振兴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改正决定书》,发现该公司存在四大问题并责令公司限期做出整改。这四大问题分别是:公司与控股股东振兴集团及其子公司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公司注册地迁回山西省后至今没有办理银行贷款卡;公司控股股东振兴集团没有履行2009年4月17日与公司签订的《协议书》,至今仍未赔偿因上海唯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对外担保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公司子公司山西振兴集团电业有限公司从2009年4月起至今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依据公告内容,山西证监局要求公司5月31日前递交整改报告,整改工作应于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但公司7月16日才对此进行公告,而其间公司曾刊发过10次公告,却从未提及此事。
【风险预警】
    S*ST生化股东关系紧张由来已久,股东大会上董事会席位争夺风波还未平息,又爆出控股股东诸多问题,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博弈反映出该公司深层次的治理困境与风险,恢复上市之路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以及中小股东负有特殊的责任,必须遵守有关行为规范要求,与上市公司保持高度的独立性。而S*ST生化被主管部门责令整改的事项中,居然多半与控股股东的不规范行为有关,违规占用资金,不赔偿损失,不积极恢复下属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让本已羸弱的S*ST生化雪上加霜。此外,S*ST也存在信息披露滞后和不充分的问题,在时隔近两个月后才披露整改问题,且对整改事项的进展未予以披露,恐怕是为了避免在与中小股东的权利争夺中处于不利地位,但可能因此引致监管机构处罚和中小股东诉讼风险。
    如果控股股东振兴集团继续为所欲为,不尊重中小股东的权益,S*ST生化的公司治理可能陷入无法挽回的余地,中小股东的维权诉讼也不会停歇,这些都将可能加速S*ST生化的“死亡”进程。

中天科技600522
产品缺陷及披露瑕疵或将遭监管处罚

舆情指数★★★★★
【风险舆情】
    7月15日,一篇名为“中天科技陷‘质量门’,部分产品曾被国网暂停受标”的文章将中天科技推到了风口浪尖。当天,中天科技发布澄清公告,承认价值590万元的10KV电缆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在接到国家电网公司通报后,立即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调换,2011年3月份,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在内部恢复了对中天科技电缆产品的授标。此次电缆产品暂停授标对公司生产经营未造成重大影响。有投资者质疑中天科技此间长达八个月的时间内都未披露该事件相关信息,是无需向投资者披露还是有意隐瞒投资者?
    此外,据了解,根据澄清公告所提及的特种导线的中标信息在公司2011年6月8日正式披露前,早已由中天集团电网事务部总经理陆伟通过媒体提前泄露。在此期间,公司股价止跌回升,连续5连阳,累计上涨7.94%,而同期大盘仅上涨1.4%。而且,6月8日披露的中天科技在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两项合计中标的5.33亿元大单,其中标结果在3月18日、4月28日、5月13日已陆续出现在国网招投标网和中国建设工程招投标网站上。从5月13日,5.33亿大单中标结果出来到公司6月8日正式披露,间隔25天,大股东中天科技集团在此期间对中天科技进行了增持。 
【风险预警】
    中天科技在受到媒体质疑的当天即发布澄清公告,对相关问题予以解释,应对速度可谓及时。那么,中天科技到底有无义务对供应国家电网电缆产品质量事件第一时间进行披露?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重大事件已经泄密或者市场出现传闻的情况下及时披露相关事项的现状、可能影响事件进展的风险因素。但是,此次因质量问题暂停受标事件是否属于重大事件?这不仅要看相关产品是否为公司主营产品之一,还需要看这类产品年销售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重。面对质疑,中天科技及时做出澄清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在公司网站及其他媒体发布信息的时间不得先于指定媒体,不得以新闻发布或者回答记者问等任何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报告、公告义务,不得以定期报告代替应当履行的临时报告义务。因此,中天科技电网事务部总经理陆伟的提前泄秘行为,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上述这些问题反映出公司信息披露管理的重大缺陷,如继续蔓延发展下去,后患无穷。

汉王科技(002362)
业绩巨亏伴随大股东出逃或昭示走向末路

舆情指数★★★★★
【风险舆情】
    与国外电纸书热销的局面相比,国内的电纸书市场可谓低迷。爱国者电子近日人事动荡,数名高管离职,并确定退出电纸书行业;盛大文学在国内电纸书市场再掀降价浪潮。汉王科技也“不甘落后”,股东持续套现,中报预亏最高达1.75亿。
    3月21日,在第一季度预告发布前夕,汉王科技9名高管展开A股市场上罕见的最快速度、最大数量、最多人数的抛售行为。7月14日,汉王科技发布公告称,原第二大股东上海联创于4月1日至5月31日减持套现后,在6月9日至7月12日之间再次累计减持公司股份约106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8%,两次共套现5.12亿元,并表示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减持的可能。7月14日晚间,汉王科技发布201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受部分电纸书产品降价影响,公司收入与毛利下降,同时新产品、技术研发的相关费用上升,预计上半年亏损范围进一步扩大至1.65亿元-1.75亿元。
    另据资料显示,汉王科技中报预约披露时间为7月30日。
【风险预警】
    电纸书市场的一落千丈,反映出汉王科技在市场决策方面盲目的乐观,决策风险已经暴露无遗。而且,根据股票交易的规则,上市公司年报、半年报、季报公告前30日内,以及业绩预告、业绩快报等公告前10日内,属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敏感期,即“窗口期”。在此期间,公司高管人员买卖本公司股票的行为属于违规。虽然上海联创为法人股,但是,上海联创高管同时担任汉王科技高管。根据资料显示,汉王科技董事马雄鸣、严义埙同时在上海联创分别担任高级经理和董事职务。因此,上海联创有机会提前了解汉王的业绩情况。在可能知晓经营状况的前提下,上海联创选择强行减持,涉嫌窗口期违规操作和内幕交易。
    业绩巨亏,大股东疯狂出逃,不禁让各方对于汉王科技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也严重打击了中小投资者的信心。最初定性为科技型公司的汉王能否向平台型成功转型,更加考验着汉王的经营能力。虽然董事长刘迎建有应对市场竞争的决心,但汉王建设数字阅读平台、新品研发推广、战略转型等仍需要时日,汉王能否恢复“王者”身份尚存质疑。
    当然,任何产品或商业模式都会有相应的生命周期,汉王的“电纸书”同样不例外。或许在汉王高管眼里,如何挣到钱是最大的期盼。但是对于资本市场来讲,如何呈现一个诚信的汉王,或许是投资人最大的期待。遗憾的是,汉王高管的疯狂“大逃亡”,恰恰“强奸”了投资人的殷殷期待!
    我们期待汉王高管们能够及早悬崖勒马,并幡然醒悟,不然将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银河科技(000806)
虚增财务数据及违规披露或酿集体诉讼风险

舆情指数★★★★★
【风险舆情】
    2011年6月13日,银河科技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下达的[2011]19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此次中国证监会的处罚主要涉及到:一、虚增2004年度销售收入和利润;二、虚增2005年度销售收入和利润;三、隐瞒关联方资金往来;四、隐瞒对外担保事项;五、隐瞒银行贷款事项;六、未及时披露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财政部广西专员办检查和被地方政府处罚的情况。中国证监会因此对银河科技、潘琦、姚国平、王国生、龙晓荣、徐宏军等予以处罚。7月16日,广东省某些律师事务所开始公开征集遭受虚假陈述损害的民事集体诉讼委托。
【风险预警】
    这不是银河科技第一次被股民起诉了,银河科技几年前因2002、2003年年报造假以及隐瞒受处罚之事已经被多名股民起诉过。这一次,银河科技又是因多年前的虚假陈述,而再次被行政处罚和面临民事赔偿诉讼,而且居然是连续4年犯同样的错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不用心提高公司业绩,却连年“致力”于虚假陈述,虚增业绩,隐瞒不利信息,迟延披露信息,可谓集信息披露违规之大成,“屡教不改”,情节严重。
    银河科技的不良记录如此之多,已经严重违背了上市公司所应遵守的高度诚信义务,如不彻底改正,极有可能因存在重大违法行为而被证券交易所暂停上市,乃至退市。
    此外,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受到损失的股东有权对银河科技依法提起证券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诉讼。多事之秋,实乃咎由自取!

康美药业(600518)
囤积居奇触及法律和道德双重风险底线

舆情指数★★★★★
【风险舆情】
    7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严厉打击囤积炒作中药材价格的违法行为。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一些中药材经营者蓄意囤中药材行为进行查处。
    据央视报道,由于2009年盛产三七的云南文山州大旱,三七全年产量仅为3000吨左右。而康美药业囤积的三七占到了市场总额的20%多,而康美药业每年利用三七制作饮片的数量仅在100吨左右。康美药业2009年囤积的三七在2010年价格高涨时全部抛售,从中获利1.2亿元人民币。
    2010年,国家发改委表示,康美药业囤积三七情况已查实,根据规定,有关部门已对康美药业公开提醒告诫,下一步处罚还在研究中。而在央视进行报道后,康美药业当天股价大跌4.51%,其公司市值损失近15亿元。
【风险预警】
    去年期间,关于康美大量买入三七,获利过亿的报道不断,康美药业则一直保持沉默。到底康美囤有多少三七?答案目前已水落石出,康美药业由于囤积药材牟取暴利的行为,将面临巨大的行政处罚风险,而受其影响,股价已下跌明显。
    中药材贸易是康美药业主要收入来源,2010年公司年报显示,来自中药材贸易的营业利润达5.86亿元,占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82%,这要归功于“囤积三七”所致。如有关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对囤积三七负有决策过错责任的相关董事、高管等须承担法律责任,且此事在行政处理中,康美药业如不及时、准确、充分披露相关进展情况,或会因信息披露违规而再遭惩处。
    从法律角度上讲,现行有效的《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对“囤积居奇”的规定及处罚非常明确,作为上市公司康美药业,显然是知法犯法,也昭示其公司治理存在非常重要的问题。
    虽然,曝光和处罚是康美药业“过去的故事”,但我们依然希望康美药业能够从中获得足够的风险警示。

华英农业(002321)
环境污染或招致品牌风险

舆情指数★★★★
【风险舆情】
    7月8日,国内多家媒体报道,潢川县居民所用自来水,不仅由清澈变为酱油色,更散发出浓重的臭味。随后,潢川县很多居民大面积出现腹泻症状。据查,造成这次潢川居民大面积腹泻,主要是该县饮用水源小潢河上游遭受养鸭厂排污所致,而被称为“世界鸭王”的上市公司华英农业有很多养鸭厂分布在小潢河上游。
    对于污染源头,华英农业称:华英农业与农户的养殖模式,产权在农户,农户是独立的产权及经济体,公司与农户是买卖合同关系。因此,即使是农户的养殖造成了环境污染,这也与华英农业没有任何关系。华英农业不能强制农户对污水进行处理,但由于农户是按照华英农业的产业链进行生产,因此公司只能引导他们如何完善污水治理。
    据悉,华英农业的污染问题由来已久,2007年华英农业曾被河南省列为565家重点监控单位之一。2009年潢川县环保局回复河南官方门户网站大河网时,承认“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来龙樱桃谷鸭厂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污染防治设施不健全且未经验收。外排废水COD超标严重,悬浮物轻度超标”。
【风险预警】
    一场震惊全国的“大面积腹泻”揭开了“世界鸭王”华英农业多年污染的面纱。此次“大面积腹泻”的发生,恰恰说明了当地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和华英农业的整顿措施长期不到位的事实,终酿恶果。华英农业上市前就已存在的污染问题,为何上市后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显然,华英农业的解释是苍白无力的,对于这类污染严重的养殖行业,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合作方式必然会造成治污隐患,而华英农业“划清界限”的言论明显有推卸责任的嫌疑。实际上,即便真的只是合作养鸭场发生严重的排污行为,华英农业也难逃干系。为实现规模养殖,其完全可以选择有治污能力的养殖大户,也可以付出必要的治污成本,帮助养殖户的排污达到环保要求。而且,如果最终确认华英农业对此次“大面积腹泻”事件承担法律责任,华英农业必将付出巨大的违规成本。

华兰生物002007
矛盾重重之信息披露迷雾难以洗清违规嫌疑

舆情指数★★★★★
【风险舆情】
    7月13日,华兰生物发出停牌公告,称按照贵州省卫生厅下发的《贵州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4》,公司惠水、罗甸、瓮安3家单采血浆站将从2011年8月1日起停止采浆。时隔一天,华兰生物的另一则公告却称贵州省卫生厅13日要求暂停执行《贵州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4》并回收文件。华兰生物7月20日又公告称,根据2011年7月15日《贵州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4)》,华兰生物在惠水、罗甸、瓮安、长顺、龙里5家单采血浆站不在贵州省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范围内。上述5家单采血浆站现有单采血浆许可证有效期至2011年7月31日,目前上述5家单采血浆站未取得续期的单采血浆许可证,若届时仍未取得,将于2011年8月1日起停止采浆。
    华兰生物对多次前后矛盾的公告的解释是,公司12日接到《规划》下发的通知,次日又接到贵州省卫生厅电话通知,故两次公告内容前后矛盾。但贵州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贵州省卫生厅在7月14日之前并未公布《规划》,更没有向华兰生物传达通知。
【风险预警】
    华兰生物在这两周内不断扣动机构和众多投资者的心弦,生动地上演了一幕幕血浆站关闭与否的悲喜剧。尚且不论贵州省卫生厅如何规划及其与华兰生物如何联系,单就华兰生物对5家血浆站的单采血浆许可证到期一事的披露,华兰生物就存在着未及时披露信息和未及时提示许可证到期的风险的不足。
    5家血浆站的单采血浆许可证7月31日到期,如果届期未能取得续期,即使贵州省卫生厅不依据《规划》将其关闭,这5家血浆站也将因许可证到期而停止采浆。基于血浆资源和单采血浆站对血液制品企业的重要性,如果华兰生物贵州省的5家浆站关停,势必对公司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这是对投资机构和众多投资者的重大利空消息,华兰生物却在许可证即将到期前才予以公告,涉嫌不及时披露重大信息。
    而且,面对贵州省卫生厅与华兰生物相互矛盾的说法,华兰生物所披露的内容涉嫌造假,或许真相揭开之时,将是华兰生物承担责任之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