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新股价下降增发上涨

作者:郑桂兰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7-08 19:57:32

摘要:新股价下降增发上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郑桂兰 北京报道

   搜完散户刮机构,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总有人帮他溢价买单。
    根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IPO的融资金额同比下降了近五成,但相对应的IPO家数仅下降了13%,如此看来,新股的发行市盈率相比去年有了明显降低,散户对IPO的溢价接受程度降低了。从这方面看,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的挤压似乎减轻了一些。
    但除了IPO还有已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Wind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增发金额同比增加了47.2%,但增发家数仅增长8%,今年与去年增发股份数相当,这似乎说明增发的溢价又上来了。今年的93家增发中仅有5家是公开增发,其余均为面向机构的定向增发,看来机构给定增的溢价同比增长了不少,机构又成了一级市场溢价的主要买单者。
    除了发股融资,上市公司发债融资金额也出现了同比上涨33%的情况,看来在贷款从紧的政策下,上市公司对资金的需要甚旺。“小市值的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价价高,它们对定向增发融资有偏好;而二级市场价格较低的大市值公司,如银行等,则偏好发债融资。这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规律。”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IPO市盈率显著下降
    今年以来,新股发行数量、发行市盈率、发行融资额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根据Wind数据,截至7月7日,IPO家数是175家,首发募集资金是1646.62亿元,7月的首发市盈率是32倍,比前期有明显下降。去年同期,首发家数是201家,IPO募集资金是2991.89亿元,去年7月的IPO市盈率是43倍。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首发家数的下降比例为13%,即今年IPO的家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成多;但IPO融资的金额下降的远比数量快,IPO融资金额同比下降44.96%,首发融资金额下降近五成,由此可见,现在新股的发行市盈率明显下降,二级市场给一级市场的溢价降低了。
   “新股在二级市场连续破发之后,调整了发行价格,新股溢价明显降低。从发行价格来看,2009年价格在120元/股,2010年的价格在80元/股,2011年的价格在60元/股附近,发行价格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从新股发行市盈率来看,也有明显的降低,从2009年的百倍降到30倍附近。”李大霄表示。
    信达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刘景德表示:“近期新股发行价格已经下降很多,这样在二级市场上获利的可能性就增加了,申购新股的资金也会多一些。考虑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资金可能重合度不是非常高,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在申购环节对二级市场资金的挤占不会很多,没有多少人为了申购而卖出原来的股票。但若新股中签资金在二级市场卖出,且是获利的话,还是需要二级市场资金来接盘,对二级市场资金状况造成压力。”
定增溢价上涨
    与IPO融资金额下降显著对应的,是增发金额的显著上涨。根据Wind数据,今年1月1日至7月7日,增发家数93家,增发募资2306.3亿元;去年同期增发家数是86家,增发募资金额是1566.74亿元。今年与去年相比,增加的家数仅上涨了8.14%,但增发募资金额却上涨了47.2%。经粗略分析,可认为增发的市盈率较去年同期上涨较多。
    而根据记者统计,93家增发的上市公司中,仅有5家是公开增发,其余都是定向增发。这5家中的长安汽车、联化科技、长江证券是已经实施完成增发的,大洋电机、北新路桥将在7月中旬完成增发。看来,机构对定向增发的溢价较去年有明显增加。
    对此李大霄表示:“增发是按照二级市场的价格来定价的,有些增发价格确实溢价比较高。比如一些小市值股票的二级市场价格本来就偏高一些,上市公司就偏好做增发,再加上公布增发预案后二级市场可能出现的股价拉抬,可能导致最终的增发价比较高。而一些市值较大的股票在二级市场做增发的就比较少,因为它们的市场股价偏低,增发价上不去。”
    “根据对去年参加定向增发的机构资金的统计,在今年解禁时,参与定增的机构出现盈利和出现亏损的机构数量各占一半,但对于总体参与定向增发的资金,盈利总额还是大于亏损总额,参与定增的机构资金还是处于总体获利的状态。”刘景德表示。
公司债金额增90%
    与上市公司发股融资不同的,还有上市公司的发债融资。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主要方式有发行公司债、中票、短融、可转债等。根据Wind数据,今年1月1日至7月7日,上市公司发行各类型债券融资金额为3684.1亿元(有缺省数据),去年同期为2757.95亿元(有缺省数据),同比增长为33.58%。
    根据债券融资数据,今年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债规模分别为500亿元、380亿元和320亿元;三大行的融资占据了债券融资金额的前三甲位置。去年同期是中行的两笔债券融资占据融资额度前两位,分别是400亿的可转债和250亿的银行间市场15年期债券。
    其中可在深交所、上交所上市的公司债发行也有显著增加,根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公司债发行规模为559亿元,去年同期为295亿元,同比增长89.49%,增长近九成。
    看来在贷款规模从紧的货币政策下,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旺盛:增发融资金额增长47%,各类债券融资金额增长33.58%就是最好的证明。
    “债券融资的增长与银行的发债融资有关系,同时一些较大市值的上市公司,可能二级市场股价偏低,做增发的话定价会比较低,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它们偏好发债融资。”李大霄表示。记者注意到,民生银行就是放弃了增发方案,变为计划发行可转债融资的例子。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