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俄总统月底访华 中俄经济合作正由框架进入细节

作者:王晓薇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9-10 14:52:09

摘要:俄总统月底访华 中俄经济合作正由框架进入细节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910日,俄罗斯新闻社在北京为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举行通气会。虽然梅德韦杰夫将在9月底才能真正开始他的访华行程,但是从俄新社此次邀请到的嘉宾名单中,俄总统的访华意图已经有所流露。

俄罗斯西布尔有限责任公司(即西伯利亚乌拉尔石油天然气化工公司)、上海华东电器集团、上海建工集团、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俄罗斯海外通商资讯服务有限公司等参加了通气会。而其各自所代表的能源、建筑、制造等产业也正是梅德韦杰夫总统2008年访华时,中俄所签署的经济合作协议的主要涉及领域。伴随着此次梅德韦杰夫再次访华,中俄经济合作也正由框架进入细节。

能源合作牵动其他产业

作为中俄经济合作的重中之重,石油、天然气方面的合作协议正在进一步明朗。而除此之外,石化产品、电力、煤炭等方面的能源合作愿景也正在进一步扩大。

“我们正在认真寻求一个来自中国的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中俄的合作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天然气、石油的进出口,我们现在还要开展这些石油产品的再加工合作。”俄罗斯西伯利亚乌拉尔石油天然气化工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亚历山大·斯塔罗杜布采夫说。

作为俄罗斯的“中石化”,西布尔公司拥有全俄石油加工市场30%-40%的市场份额,其中仅橡胶加工就占到了全俄的34%。“俄罗斯石油加工业的现代化工艺水平比较低,我们有优质的、有保障的资源供应,我们希望可以与中方以资源换技术,资金换市场的模式进行合作,在中国或是在俄罗斯选址建厂,进行石油产品的再加工。”斯塔罗杜布采夫说。而这也是俄罗斯政府关于能源行业产业升级的重点关注领域。在石油、和天然气这些涉及国家战略的资源简单出口之外,石化加工很有可能成为中俄合作的下一切入点。

中俄石油产业的合作模式也正在被其它产业借鉴,在中俄基本谈妥“贷款换石油”项目后,煤炭也加入了这一合作模式。

99日,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发布声明,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60亿美元贷款,未来25年内,前5年中国每年将从俄罗斯至少进口1500万吨,后20年将增加至每年至少进口2000万吨。同时还将进口4.75亿吨煤炭进行煤变油技术的共同研发。

而此前一直因变电压和价格等问题困扰的俄罗斯输华电力问题,也将有可能获得进一步运作的空间。“我们已经与俄罗斯大电网公司,全俄列宁电工技术研究院达成了三方合作协议,首先投资2000万美元,全面改进莫斯科市的高电压输变电设备。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我们的目标是对全俄电网实施改造。”上海华东电器集团的发言人表示。在技术问题获得解决之后,中俄在电能利用领域合作的可行性越来越大。

“在能源合作全面布局启动之后,处于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建筑、制造、绿色节能等产业的也已经成为中俄合作的新焦点。”俄罗斯海外通商资讯服务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陆凯说。

“本土化”是秘诀

在与俄罗斯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作为出席会议的三位企业代表在谈及自己成功经验时,都提到了“本土化”。

承建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波罗的海明珠项目的上海建工集团代表李兰表示,他们投资10亿美元的项目现在进展十分顺利,除具有代表性的会所项目已经完工外,38号住宅小区已经交付使用,39号小区已经结构性封顶。“在整个工程中,我们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雇佣俄罗斯本地的法律和财会人员,利用他们对俄罗斯建筑标准、税法、劳务法规的熟悉为我们避免了许多程序性问题。”李兰说。

同样的认识,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也体会到了。“中国汽车业出口俄罗斯已经过了整车出口的最好时间,俄罗斯政府已经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现在我们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地产化上,我们正在与俄罗斯的汽车厂商协商,以合作或者投资的方法进入。新能源汽车生产是目前的热点。”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代表说。

而作为上海电器集团与俄罗斯大电网集团莫斯科电网改造项目的第三方,俄罗斯全俄列宁电工技术研究院也早已在2007年就与上海电器集团合作成立了中俄电工研究院,从事中俄电力合作的研究工作。

中俄经济的合作正在超越能源范畴,走向更广阔的领域,而中国企业的俄罗斯投资策略也在日益成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