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讲述”启动倡议书》在京发布|聚焦无障碍奋进者

作者:周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3-26 19:58:52

摘要:为了做好无障碍这道社会发展的必答题,2024年3月26日,由中国残联指导,华夏时报社、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讲述”公益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启幕。会上,《“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讲述”启动倡议书》正式发布。

《“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讲述”启动倡议书》在京发布|聚焦无障碍奋进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周南 文梅 北京报道

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无障碍环境是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受惠的民生福祉。

为了做好无障碍这道社会发展的必答题,2024年3月26日,由中国残联指导,华夏时报社、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讲述”公益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启幕。会上,《“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讲述”启动倡议书》正式发布。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冯慧君,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金旼旼共同宣读了倡议书。

以下为倡议书全文:

凝心聚力同奋进,共铸中国无障碍事业发展新征程!

——“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讲述”启动倡议书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每一位关注、关心、关切无障碍事业发展的有心、有情、有识之士们:

在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他们因不同障碍,在日常生活、出行、购物、工作过程中,面临着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情境性障碍和临时性障碍:身怀六甲的准妈妈;尚未长大的孩子;特定情境下(如搬运重物)的青壮年;还有随着年龄增长,出行不便、视听力下降的父辈祖辈;以及若干年后,同样会老去的每一个你、我、我们……

我们如何听得见、看得清、行得通、玩得转?如何在任何场景下都能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信息,不“掉线”?如何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如何有质量、有尊严地生活,直至人生“谢幕”?

每一次思考都是改变的机会,每一个追问的答案都与无障碍环境息息相关——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无障碍环境是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受惠的民生福祉——这是社会发展的一道必答题,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无障碍事业全面推进。从方便残疾人出行上升到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从满足残疾人的特需和特惠发展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刚需和普惠,从创建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到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从有力支撑残疾人事业发展到积极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对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权益和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无障碍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和战略机遇期。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更是标志着我国开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化新征程,为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和无障碍社会服务等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当然,在我们为无障碍事业取得的成就鼓与呼时,也要正视目前还存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无障碍理念和意识尚未深入人心等诸多问题。

女士们、先生们,每一位关注、关心、关切无障碍事业发展的有心、有情、有识之士们!

无障碍环境具有广泛的受益性,我们每个人都是责任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政府、社会、市场、个人共同发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才能打造更多有温度的公共服务场景,才能构建全方位的无障碍环境,才能促进中国无障碍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此,值此“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讲述”公益研讨会举办之际,“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讲述”活动倡议:

——让我们行动起来,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义务管理员”和“监督指导员”。自觉爱护、维护、管理好身边的无障碍设施,对破坏无障碍设施行为、无障碍环境建设不规范行为,依法监督,带头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顺利实施;不随意占用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停车位等,充分保障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共享社会服务的权利。

——让我们行动起来,做无障碍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树立正确的无障碍理念,消除对无障碍的认知误区和盲区;不断增强无障碍意识,怀着一颗理解、包容之心,尊重、关心和帮助有障碍的朋友平等融入社会,形成无障碍互助社会风尚,促进无障碍文化普及和文明素养的提升与实践。让无障碍理念既深入内心,又外化于行。

——让我们行动起来,讲好每个人无障碍奋进者故事,做好人人参与无障碍的好人好事。一起携手,聚智汇力,以科创智慧、以法治力量、以切身实践,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理念完善的无障碍环境,共同铸就无障碍事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倡议人:“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讲述”活动主办方

2024年3月26日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