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加码智能,规范智驾,车企代表、委员热议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两会声音

作者:温冲 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3-07 15:03:46

摘要: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后,便成为中国经济热词。

加码智能,规范智驾,车企代表、委员热议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两会声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建平 见习记者 温冲 北京报道

汽车品牌在2023年掀起的智能网联热潮,将在2024年继续涌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汽车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发声,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建言献策,力图通过促进及规范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等以智能网联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来重塑汽车行业,进而推动整个汽车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且高质量的发展。

智能化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后,便成为中国经济热词。如今这一关键词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再次被热议,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2024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并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具体部署。

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提出要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提出要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等。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国家现在谈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本质上的抓手是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我们要甘当配角,帮助传统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工业企业实现“数转智改”。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智能化、网联化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应运而生的智能网联汽车也将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动力,也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42.4%;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已建设17家国家级测试示范区、7个车联网先导区,开放测试示范道路2.2万多公里。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必将推动2024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乃重中之重,建议完善智能驾驶法律法规

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加速落地,如何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汽车界两会代表们的关注焦点。

2023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引导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加强能力建设。今年1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通知》推动网联云控基础设施建设。但行业发展目前仍面临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投资模式与建设标准不清晰、车辆智能化与网联化相互赋能效果不明显、跨行业跨领域融合不充分等诸多挑战,仍需法律法规护航。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当前我国智能驾驶技术飞速发展、使用场景不断拓宽,但立法进程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法律滞后带来的弊端逐步显现。”为此他建议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加机器驾驶人定义、责任承担划分等内容,先实现智能驾驶法律层面依据从无到有、从零到壹的突破,并建议加快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智能驾驶专门法律。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完善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智能驾驶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之外,维护数据安全和产品安全也成为了车企代表建言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提到,当前汽车数据安全方面存在着汽车数据中非个人信息边界模糊、权属不明等问题。因此他建议明确汽车数据中个人信息的界限;细化汽车数据产权规定,落实车企对汽车数据的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

同时,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也提出,应尽快建立辅助驾驶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快辅助驾驶安全技术要求及测试验证标准落地应用,细化驾驶员在环及风险提示等人机交互要求,规范辅助驾驶功能的正确使用,打造更安全的辅助驾驶体验。

从智能驾驶延伸,无人驾驶、未来飞行汽车、低空经济也将是必然趋势,成为大家争相涌入的热点科技领域。

关于无人驾驶,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建议,建立探索设立限定场景下低速无人驾驶的政策法规,开展限定场景夜间低速无人驾驶+补能试点应用;建议推动车网互动顶层设计,构建成熟商业模式,统一相关标准。关于飞行汽车,何小鹏建议可加快开展飞行汽车在产品及技术认证、标准体系建立、统一审查路径等方面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并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进程;建立飞行汽车驾驶资质认证及培训体系,统筹产业发展政策和资源保障,推进飞行汽车产业发展。

培养“新时代汽车人才”,构建全链条人才支撑

在创新驱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说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与保驾护航为其明确了方向,那么“新时代汽车人才”的输入则将为其壮大提供新的动力与支撑。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70年的发展,整个行业可谓人才辈出。但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而具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及应用能力的新时代汽车人却非常匮乏。

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数据,到2025年,智能制造领域将需要900万人才,而人才缺口预计将达到450万人。具体到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曾预估,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研发人才净缺口在2.37万人以上,而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高校本科生规模预计仅7300余人。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试制部高级技师杨永修建议,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围绕高端产业和高新技术等领域设立高端技术技能岗位。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零束科技党委副书记刘懿艳提出,加快建设智能汽车人才高地,出台系统的组合拳政策,以更大的诚意释放诚招人才的信号,鼓励和支持国家级人工智能实验室和领先企业之间的人才双向流动。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重庆市工商联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以及雷军则直接建议将智能网联、人工智能纳入教育培养体系。

其中,张兴海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高校及职业学校设置智能化及电动化相关专业学科,加大招生比例;鼓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前瞻性介入全链条人才培育,深度参与高校、职业教育教学计划,提供实习、在岗培训渠道。雷军也建议从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面大力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支持大型科技企业和教培机构培育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