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集》:从孤岛到世博

作者:张国庆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5-07 20:02:29

摘要:《孤岛集》:从孤岛到世博

文/张国庆

   约翰·多思曾经说过:没有哪个人是一个真正的孤岛,有时他必须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孤岛,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城市就被称作孤岛,但它并不孤独,这里不仅积聚着最坚强的斗志,也产生了最具青春活力的文学。尽管已经过去60年了,但“孤岛文学”却依然充满朝气,也令人向往,就像当下的世博会一样。
    这个城市就是上海。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上海租界之际,被称为“孤岛”的上海洋溢着中国最有活力的文学气氛,这个孤岛文学时期,不仅涌现了很多优秀的艺术家,也“培养”出了很多后来投笔从戎的政治家,王兴华就是其中的一个。从1942年1月离开上海,到1986年重返上海,40多年过去了,这位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老领导才有机会踏踏实实地回来看看。最让他激动的是上海的变化,而最让他怀念的是曾经的孤岛岁月,还有他作为抗日文学青年的终生难忘的心路历程。这也正是他的《孤岛集》(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由来。虽然王兴华先生去世已有五载,但提起他的人,都会感受到一种特别的热流,无论他投身革命和建设的持久热情,还是他在退休后提出并践行国际知名的“人生第二个春天”理论的热忱,都让人感受到一种百折不挠的“孤岛精神”,感受到孤岛文学成就的青春之歌的活力。
    在《孤岛集》中,王兴华老人回忆起那段流淌着青春激情的孤岛岁月:“在红五月的日子里,我们用木刻制作了许多富有战斗意味画面的书签,进行义卖劳军。”而他特别喜欢木刻和漫画的堂弟麦杆,更是用其充满灵性的手绘制出那个热气腾腾的时代“风景”,也散发出抗日的文艺青年的不屈的精神和旺盛的斗志。而在中华业余补习学校的历史讲座上,青年王兴华还做了多次讲演,颇具感染力。这个时期锻炼出的演讲才能伴随了王兴华一生,半个世纪后在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节目中,他慷慨激昂的演讲,至今为许多观众津津乐道,在国际舞台上,他充满激情的演说更是折服了国际友人。那也是鲁迅精神鼓舞着他们的时代。让包括王兴华在内的鲁迅迷们开心的是,《鲁迅全集》在抗战爆发前遭到国民党重重刁难而无法出版,这时却可以在这里出版了。而在国民党统治区很难想象能与读者见面的、最早系统地报道中国红军真实情况的《西行漫记》等,也得以在特殊形势下的孤岛与这些热血青年见面了。此时,激励着王兴华们的,既有鲁迅的激扬文字,也有对延安的憧憬。让多年后的王兴华都难以忘怀的,是鲁迅先生的文字和精神对身处孤岛的他和青年朋友们的鼓舞和激励。彼时的王兴华,最崇拜的就是鲁迅,在《鲁迅五年祭》中,王兴华提出要将鲁迅留在人间的投枪,掷向狗奴才们的鼻梁。而他也仿效鲁迅的笔法,写过《女人的厄运》、《文化战线上的逆流》、《论祖传》等杂文,鞭挞时弊。 
    值得一提的是,《孤岛集》还专门有一些文章是写给小朋友的。在那个困顿的时期,小朋友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而同样处在青少年时代的王兴华,也将爱心撒向了他们。在《小朋友日报》上,王兴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有《一个快乐的早晨》这样的积极向上的文章,也有《爱惜光阴》、《我们为什么要立志》这样的励志文章,更有《国家兴亡小朋友也有责任》这样的充满期待的文字。难能可贵的是,王兴华对小朋友,对青少年的关心,贯穿了一生。在领导岗位上,王兴华特别能提携后进,即便退了下来,也对那些有志青年大加勉励,并呼吁要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特别是要有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这一理念,在当下仍具有现实意义。令人欣慰的是,曾经的孤岛,今天成为了举办世博会的国际大都市,曾经落后的中国,今天已成为崛起中的大国。很巧的是,今年是世博会之年,也是王兴华先生的90岁诞辰纪念。作为曾经战斗在上海的老政治家,作为曾经多年从事经济研究的学者,王兴华与世博可谓有缘,世博又何尝不是在升华着孤岛岁月中王兴华们的坚韧向上的精神?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