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首金获得者李豪:“虽然走得慢,但我不曾退过一步”

作者:周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8-27 21:07:19

摘要:中国轮椅击剑队主教练孔令森将李豪的乐观勤奋尽收眼底,在他眼中,李豪这匹“千里马”无疑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记者注意到,7月29日,李豪发了一条朋友圈:人生如棋,我甘愿为卒,虽然走得慢,谁何曾看我退过一步。

残奥首金获得者李豪:“虽然走得慢,但我不曾退过一步”

李豪(左)夺得金牌,振臂欢呼。陈曦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见习记者 周南 北京报道

右手支撑后仰,上身近乎与地面平行,左手同时挡开对手刺来的剑,身子又迅速弹起,剑光一闪,下一秒剑已落在对手肩头。胜负已分!伴随着欢呼声,李豪拿下了轮椅击剑男子佩剑A级的胜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赢得了本届残奥会的首枚金牌。这也是李豪人生中的第一枚残奥会金牌。

13岁开始练习游泳,2014年接触轮椅击剑,2015年又被挖掘进入上海轮椅击剑队,而后辗转于各大国内、国际赛事中锤炼技术,直至一剑成名。关于自己27年的人生,这个低调的年轻剑客给出的评价是“自我感觉很平常”。拿到首金后,他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投入到下一场比赛的准备中。

中国轮椅击剑队主教练孔令森将李豪的乐观勤奋尽收眼底,在他眼中,李豪这匹“千里马”无疑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记者注意到,7月29日,李豪发了一条朋友圈:人生如棋,我甘愿为卒,虽然走得慢,谁何曾看我退过一步。

“哥哥就是哥哥”

8月25日,赛场上的李豪振臂高呼,同一时间,在四川省华蓥市明月镇,李豪的家人们也在共享同一份喜悦。李豪的母亲于定琼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我不太会说话,但心里面为他骄傲,他的辛苦没有白费,我们跟他点个赞嘛。”她的四川乡音里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李豪生于1994年,是家中长子,2岁时因车祸右腿截肢。他天性好动,喜欢体育。少年时期就被选入游泳队,在广安市训练(华蓥市由四川省直辖,广安市代管)。然而过程不算顺利,身体不占优势,加上评级受挫,让李豪一度想要放弃体育。“但自己还是不甘心,想挑战一下。”坚持游泳训练的他被击剑教练看中,从而转项开始了新的运动生涯。

转项后的路不好走,2015年加入上海轮椅击剑队后,李豪看到了自己和其他队员的差距。基本功不够扎实,技术也需要修正和重新学习,再加上旧伤引发的神经痛,都是李豪需要面对的挑战。性格中的不服输因子敦促李豪严格训练。除了常规练习,他经常晚上自己加练,残奥会备战期间更是如此。

实际上,李豪的“不甘心”“爱挑战”早在孩童时期就有所体现。据于定琼回忆,李豪从小就喜欢爬高上低,“别人爬树,他也爬,一次上不去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他最后一定要坚持爬上去。”

谈及残疾人群体,于定琼直言:“残疾人需要帮助、也需要社会的关爱。”而作为母亲,于定琼从不把李豪特殊化、标签化,“我没把他当残疾人,在我们家,我就把他当正常人(健全人)对待。我相信他,他能做好他自己。”

弟弟李金杨比李豪小三岁,他坦言,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小时候的他还常常替哥哥委屈和愤愤不平。后来他发现哥哥并不在乎,依然积极乐观,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态度也感染了他,“我哥很乐观,很仗义,很帅!他对人生、对工作的态度都值得我学习。”

凭着这股冲劲儿,李豪开始在各大比赛中崭露头角,教练孔令森告诉记者:“李豪进步很快,特别是在往更高层次的击剑技术水平上,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男子佩剑个人A级项目上,李豪先后夺得2016年世界杯第三名、2017年全国锦标赛第三名、2018年世界杯冠军、2019年世锦赛第二名等,如今又多了一枚残奥会金牌入账。

面对优秀的哥哥,李金杨为他骄傲,而“冠军”“残疾人”……对于各种各样的标签,李金杨的语气非常坚定:“哥哥就是哥哥。”

残疾人体育的意义

剑客李豪自有他的荡气回肠。在轮椅击剑项目中、在千千万万个残疾人运动员中,李豪只是一个缩影。

孔令森今年65岁,从专业运动员到执教健全人运动员,再到指导残疾人击剑队,借助专业的训练方法和丰富的经验,他带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也见证了他们的风雨历程。“残疾人运动员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健全人如果身体不适,可能生活上都需要人照料,而残疾人运动员要面对生活不便,还要从事体育锻炼,难度是很多健全人想象不到的。”

回望中国轮椅击剑的发展,孔令森感慨颇深。建队初期,中国轮椅击剑水平并不高,运动员人数少,比赛成绩也较为惨淡。但中国的轮椅击剑成绩一直在稳步上升,运动员数量较20年前也翻了几倍。如今,轮椅击剑已经成为中国队的优势项目,里约残奥会上,中国轮椅击剑队勇夺9金,占到当时轮椅击剑金牌的半壁江山,被称为“梦之队”。面对这个称号,孔令森非常谦虚,“要真正成为中国轮椅击剑的‘梦之队’,我们还要努力。”

轮椅击剑项目的发展有目共睹,然而,残奥会的关注度却远不如奥运会。在孔令森看来,残奥会跟健全人的比赛还是有区别的,特别是残疾人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老百姓对此缺乏全面了解,关注度、喜爱度也更低。可是残疾人体育之于残疾人群体本身,意义重大。

通过体育锻炼,他们的肢体机能得到很大恢复。“有些运动员一开始因为下肢神经系统受损,腰部一点力气都没有,但是通过轮椅击剑的训练,腰腹力量得到增强,能够慢慢靠着拐棍,甚至不用搀扶站立起来,他们的生活出行,以及日常需要做的动作,也能更轻易地完成。”孔令森说道。

在孔令森看来,对残疾人运动员而言,无论是击剑还是其他体育项目都不能仅从体育竞技角度看待。

残疾人运动员经常出现转项目的情况,除了李豪,轮椅击剑队伍中,同样拿到金牌的冯彦可是乒乓球转击剑。在孔令森看来,这并不是坏事。运动员在初期处于“被选择”的状态,从事具体项目之后,运动员才能逐渐认清自己更喜爱、更适合哪个项目。“通过转项,选择的余地增加了,合适的项目也更能让运动员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除了认清自己,残疾人体育更多的是对精神力量的加持。孔令森带过的队员中,有很多人内心的能量跟随身体残缺的部分一起消失了,“他们会自我孤立,面对健全人,会感觉在社会竞争中失去了先天优势。但是通过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体育竞技——他们能更多接触社会,社会也给予他们更多包容和认可。这对他们的自信心和价值观培养都有好处,也能提升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王晓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