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文

世界引擎再次发动:PMI新高、车等煤又现、挖掘机卖空、集装箱难求

作者:叶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04 19:06:18

摘要:近期,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钢铁有色等板块的周期股均走出一波强势反弹,顺周期板块行情在市场上获得较高的一致性认同。伴随着2020年已近尾声,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强劲复苏势头,全球经济是否能逐步步入复苏的轨道?

世界引擎再次发动:PMI新高、车等煤又现、挖掘机卖空、集装箱难求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随着疫情后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正常,国内服务业持续加速恢复。12月3日公布的11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录得57.8,较10月上升1个百分点,为2010年5月以来次高值,仅次于2020年6月。此前,公布的1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4.9,高于10月1.3个百分点,创10年来新高。

在此拉动下,11月财新中国综合PMI提升1.8个百分点至57.5,创下2010年3月后最强劲增速。

近期,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钢铁有色等板块的周期股均走出一波强势反弹,顺周期板块行情在市场上获得较高的一致性认同。号称世界引擎的中国经济再次发动,而伴随着2020年已近尾声,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强劲复苏势头,全球经济是否能逐步步入复苏的轨道,这也是各行各业格外关注的话题。

国盛证券研报认为,11月制造业、非制造业PMI普涨,四季度GDP增速可能超预期。产销两旺,供需循环持续改善。进出口订单继续扩张,预计11月出口仍然强劲,Q4净出口将对GDP形成明显拉动。总体看,PMI反映制造业、服务业加速修复,上下游价格普遍上涨,经济复苏势头强劲。

煤炭市场再现“车等煤”

“春江水暖鸭先知”,要说对经济复苏的预期,资本市场的嗅觉总是很灵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实体经济的前瞻性和先导性的预判。

近期国内外大宗商品出现一波反弹,A股市场的周期板块也出现较强的短期反弹走势,这背后是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预期的信号释放。

此外,在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向好等因素推动下,近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明显回暖,原油、基本金属、铁矿石等工业品逐步走强。上周WTI原油上涨7.4%,布伦特原油上涨7%,均实现连续四周上涨。伦铜上周涨超3%,报7506美元/吨,创七年半来新高。伦镍上周涨1.72%,报16427美元/吨,创去年12月以来新高。

与此同时,资源类板块和航运板块非常类似。大宗商品价格已经疯狂,股市“煤飞色舞”,满城争说铁矿石。12月3日晚,国内商品期货夜盘,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2101盘中上冲至943元/吨,上涨幅度达0.75%,创下2013年12月以来的新高。

据记者统计,今年年初至今,铁矿石期货价格已涨超44%,并创下了2013年12月以来的新高。在铁矿石的带动下,黑色系大众商品主力合约均屡创新高。

12月2日,国内焦煤期货主力合约收报1536元/吨,当日涨幅4.14%,以收盘价来看,创下了该商品期货自2016年底以来的新高;焦炭方面,2日收报2578元/吨,创下近2年的新高。

12月2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最新一期(11月25日-12月1日)报收于570元/吨,环比上行4元/吨。另据商务部监测,上周(11月23日至11月29日)全国煤炭价格以涨为主,其中炼焦煤、动力煤价格分别为每吨767元和585元,分别上涨0.3%和0.2%,二号无烟块煤价格每吨924元,下降0.3%。

进入12月,全国的集中供暖区域已经基本上全部实现了暖气供应。从时间上来看,大部分地区的供暖持续4个月,从11月中旬到次年的3月中旬;个别地区如东北、西北部分城市因为低温持续时间长从而会有较长的供暖时间。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冷冬”预期将推动今冬旺季需求高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供暖供热行业的能源供应来看,煤炭无疑是最大的来源。中国燃煤供暖面积占总量83%,其余的来自于天然气等其他能源,故影响最大的上游能源是煤炭。此外,从事煤炭贸易的李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长久以来,煤炭价格绿色区间为500元-570元/吨,而目前北方港口动力煤5500大卡报价已超过640元/吨。

李先生表示,年末动力煤需求处于旺季,不过,受进口煤平控政策影响,电厂配额多已用完。据悉,此前政府新增加的2000万吨进口额度下发至终端电厂,积极询盘备货后最快半个多月才能到厂,暂时无法缓解供给紧张。现在产地煤矿销售火爆,出现车等煤现象,从而也促使煤矿调价频繁。

与此同时,冬季用煤高峰之际,煤价上涨势不可挡。而在煤矿事故频发的背景下,各地均强化了安全生产,国内煤矿生产难有增量,煤矿库存持续下降。钢之家高级分析师杜洪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冬季保供稳价政策精准发力,国内供应总体稳定,但港口累库缓慢,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南方进入枯水期,水电替代效应减弱,火电取暖用煤渐增,电厂采购动能偏强,加之低硫高卡煤需求强劲,港口煤炭出现结构性紧缺。

外贸运力“一箱难求”

伴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三季度进出口贸易额也创出新高,这也意味着今年是做航运、做集装箱生意最好的年份。在宁波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梁福明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今年对于在东南沿海一带做船舶航运的企业家来说,今年二季度以来,几乎忙的没时间睡觉,各类商品不停的往来运输。

二季度后,当国内疫情趋缓之际,大多数通过航运出口的商品中,口罩等防疫物资占大多数,而三季度出口商品更偏向于消费类用品居多。今年也就一季度有点困难,但现在日子非常好过,乐观预计明年全球复苏,运力会全面恢复正常。临近年底,伴随着英国、俄罗斯的疫苗相继投入使用,相信未来国际航运将是一个好年景。

据悉,10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实现单月突破400万标准箱,到达420万标准箱,再次刷新月度历史纪录。进入11月后集装箱船舶运费水涨船高,各大船公司的集装箱运价天天涨,最热门的是欧美航线。从上海发往美国洛杉矶的集装箱运价,从3月左右的1200美元,一路暴涨到了11月的4000美元。

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显示,截至11月27日,摸高到2048.27点,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中国运价率先上升,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也反映了航运公司在疫情期减少运量,集装箱在各洲往来不畅,出现一箱难求的景象。

据记者了解,疫情期间,世界各地港口不能正常运转,散落在全球各地的集装箱未能及时回流。目前,大量空箱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积压,亚洲地区的集装箱也出现短缺。中国每发运3个集装箱只有1个返回。通常60天可返回的集装箱,现在拖延到100天,租箱费用更是上涨150%左右。

中国青岛、连云港、宁波和上海等大型港口正因为集装箱极度缺乏而导致船舶停泊作业延误,港口承压。中国进出口货运航线主要对接的欧美、东盟、澳大利亚等因疫情导致港口塞港,也影响了集装箱的周转效率。

在加快旧箱周转的同时,为满足市场的快速变化和用箱需求,集装箱制造企业开足马力保供应,投入满负荷生产。据中国集装箱协会的监测数据显示,标准干货箱产量8月份较7月份增长100%,9月持续增长达到近30万TEU,月产箱量创近5年来最高,并在10-11月持续维持高产出。

为此,12月3日,商务部发言人也表示,关于外贸物流问题,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全球多国都面临相似的难题,运力供需不匹配是运价上涨的直接原因,集装箱周转不畅等因素间接推高了航运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加大运力投放,支持加快集装箱回运,提高运转效率,支持集装箱制造企业扩大产能,同时加大对市场监管的力度,努力稳定市场价格,为外贸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物流支撑。

经济强劲复苏

作为经济变化的晴雨表,我国PMI已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传递出经济向好的明确信号,表明经济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质量持续向好。

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数据的大幅回升,中国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引擎,稳定的内需市场和不断强化的对外开放,将成为拉动海外市场需求的重要力量。

“伴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在有序复工复产的过程中,衍生出了不少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新动能的壮大提供了强大力量,这也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可以预见的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中国经济将迸发出更为强大的活力。”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付鹏表示,由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全球市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制造在保障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国内市场也是全球产业链中重要订单来源地。此外,今年年初至今,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定供应链、产业链和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措施,积极有序推动国内企业复工复产,从而促使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现逐季回稳态势。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1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1.5%和50.9%,分别高于上月0.5和0.1个百分点,均为年内高点,且连续3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保持逐月回升走势,我国进出口持续恢复向好。在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外部需求明显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外贸逆势而上,更加凸显强劲韧性。

此外,自3月底复工复产以来,工程机械销售持续快速增长,未来工程机械仍将维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良好态势。目前挖掘机销量增速领涨工程机械,10月挖掘机行业销量27331辆,增长60.5%,其中国内销量23892辆,增长60.7%。

据记者了解,1-10月挖掘机累计销量26.38万辆,增长34.5%,全年突破30万辆概率较大,其中国内1-10月累计销量23.67万辆,增长35.5%。往后看,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基建投资作为经济增长重要部分稳定向上,以及存量更新将迎高峰,工程机械将继续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不仅是国内需求持续攀升,海外需求也相当紧俏。数据显示,10月挖掘机出口3439辆,同比增长59.4%。业内人士预计,2020年中国挖掘机全球占比有望突破70%。业内人士表示,挖掘机销量持续火爆的原因,首先是基建回升叠加出口增长,工程机械需求旺盛。其次,国四标准迫在眉睫,更新换代空间巨大。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