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华夏时评: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1-27 19:42:44

摘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把握、贯彻好呢?近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详细解读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内涵及其实施路径。

华夏时评: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

今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明确了未来较长时间内,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路径,就是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那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把握、贯彻好呢?近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详细解读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内涵及其实施路径。

这篇详解“双循环”新格局的5000字长文,我们也要抓住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应该落在这样一句话上,“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

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做大、做好国内这个巨大的市场,满足和扩大日益升级的国内需求,唯有这样,才能释放出巨大而持久的动能,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推动全球经济的稳步复苏。

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而我们的国内市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市场呢?

首先,我们的市场是一个需求升级了的市场。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需求潜力看,我国已经形成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随着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不断扩张”。

第二,我们的市场是一个供给也急需升级的市场。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之后,不仅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生产函数也发生重大变化, “卡脖子”问题突出。简单地说就是,不能只停留在原来的利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路子上了,产品要升级,产业要升级。

而我们完全具备升级的基础,“从供给能力看,我国储蓄率仍然较高,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3亿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研发能力不断提升。”

第三,我们的市场是一个急需创新驱动的市场。需求升级了,供给也要升级,要解决“卡脖子”问题,靠的是什么?只能是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用刘鹤副总理的话说就是,“解决这一矛盾,要求发展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需求的升级,到供给的升级,再到创新的驱动,“双循环”的新格局,要求的是一个发展模式的大转变,而这个发展模式大转变的核心,还是要牢牢抓住国内市场需求这个“牛鼻子”。

经济发展是螺旋式上升,以前的模式是什么?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利用国际分工机会,进口国外的资源,在国内生产制造,在出口到国外的市场,这是一个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发展模式,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今后的模式是什么?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了,需求提升了,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创新驱动,产品升级、产业升级、供给升级,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做大做强国内经济的大循环。

两个循环是什么关系,刘鹤副总理也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说明,“国内循环是基础,两者是统一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国内大循环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坚实基础。”

加快构建一个新的发展格局,需要科技创新、供需互动、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提高收入水平、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齐头并进,但是,有一个值得我们格外强调的是,当我们承认“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而国内市场是我们最重要需要发展升级的市场时,我们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就更加落在了国内市场,也就是每一个普通人的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满足上了,而这种需求的满足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共同富裕的生活。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