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存在感或转向? 蒂勒森东亚行的深意
朝鲜问题并不仅仅是朝美之间的问题,甚至也主要不是朝美之间的问题,从地缘的角度看,朝鲜问题和中国的相关性更大,中国需要在临界点到来之前取得主动。
中美对表: 朝核危机力避“斩首”力推和谈
蒂勒森此行在朝鲜核危机可能引发美国动武的喧嚣中启程,在承诺与中国继续促和复谈的共识中收官,给朝核危机和平解决提供了新的窗口期。
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企业如何“走出去”?
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其主角还是企业,企业为什么要去一带一路呢?从国家战略到企业战略,一带一路的机会在哪里?企业如何才能抓住机会?
后朴槿惠时代的飘摇困局
随着检方对朴槿惠询问的展开和挺朴势力的集结,“亲信干政门”的后半场拉开了序幕,加上崔顺实一直全盘否认所有指控,韩国政局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抵制拉票:土耳其欧盟分道扬镳渐行渐远
在已持续10天的危机中,埃尔多安多次口无遮拦地抨击欧盟领导人,表达对欧盟难以遏制的愤怒;而德国、奥地利、荷兰、丹麦、瑞典和瑞士等在形成统一战线抵制土耳其跨国拉票时,也显现对埃尔多安修宪集权的普遍反感,以及大选年对穆斯林移民态度的收紧。
伊朗:比起核武器,我们更有意愿发展经济
中国和伊朗之间已经举行过几十次会晤,来自两国的专家和官员正在探讨有关于基础建设、交通运输、能源合作、海洋合作和港口建设等一系列合作内容。
3月加息提前锁定, 美联储将摁快捷键?
耶伦在3月3日芝加哥的讲话中曾描述美联储的货币工具最好的状态是,对经济既没有“刹车”作用,也没有“助力”作用,中立的效果才是最为合理的。如何达到中立的理想状态?美联储接下来面临的压力,绝对不会比焦灼的2016年小。
有望“三连任”,安倍支持率为何超高?
近一两年来,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一直稳定在50%以上,有时甚至能冲过70%。考虑到世界范围政治家支持率普遍低迷的状况,安倍能在执政4年后取得这样的成绩,不能不承认其有过人之处。
欧债危机,“德国造”ESM能否拯救“差生”?
欧盟内部决策过程复杂,每个国家都会出于自己的利益考量做出选择,因此,这个欧盟货币基金即便筹建成功,究竟能走多远,也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