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

拉动绿色GDP,应对中美贸易不确定性
如果说,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竟如此复杂,那么,原因大半是一开始我们就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特朗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人”总统,中国经济的去杠杆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

冷遇蓬佩奥:中国不满美国滋事,无妨半岛促和
10月8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结束日本、韩国、朝鲜之行后访问中国。然而,与今年6月他首次以国务卿身份访华迥异的是,这次访问前后也就三个小时,而且明显受到冷遇,没有获得中国最高领导人接见,仅与两位负责外交的高级官员举行短暂会晤,打破此前他本人乃至前任的来访惯例。

美国的双边主义能走多远?
推动这种全球化浪潮的力量,是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的政治、经济与货币的多边体系。但是,这个体系正在接受挑战,而且,这个挑战并不是特朗普上台之后才有的。

美国强行改变世界经济秩序,G20又增新的分歧,全球经济治理危机恶化
截止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欧盟和日本等世界最大经济体对这一“毒丸”条款的反应,当然,也没有看到G20轮值主席国阿根廷以及G20有关会议的评论。但是,我们都知道,欧盟和日本也没有在世界贸易组织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岛国意外“变天”:马尔代夫大选无妨双边及中印关系
换帅后的马尔代夫国策应该不会出现重大回摆,中印关系也没有那么脆弱多变,一带一路进程更不会弱不禁风,马中关系依然会继续良性发展。
纳瓦罗,戴着变形眼镜的经济学 “叛徒”,他开列的中国“致命清单”都装了些什么?
纳瓦罗系统阐述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挑战的作品是2011年出版的《致命中国》。全书从食品安全、人民币汇率和外商投资等方面,一一列举了中国的“致命清单”。
美国税改虹吸效应渐显,中国唯有以系统改革应对冲击
如果说,关税战、贸易战是特朗普兑现“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目标的外部极限施压战略,那么,被视为“美国30年来最大规模减税”的特朗普税改法案会不会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引导全球产业、资本回流美国,进而重构全球各类经济资源分配格局,恐怕是一个更大的命题。
半岛和平是否 “可持续”?本届联大17大SDGs目标解析关键密钥
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历史性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如今这17大目标逐步深入人心。联合国在为实现这些目标继续努力。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具有可持续性。仅有联合国的行动,或者仅在各种联合国会议上呼吁解决可持续性的危机是不够的。归根到底,发展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应在国家层次上实现。
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直接目的:重塑全球产业链
“我的直觉是,本届政府正在做的一些事情就是把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根’拔出来,让它们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去。”雷明的这句话才是核心,可以把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经济政策串联起来。

要想激发消费,先给“稳房租”一个回答
要想激发消费,请先稳住房租,大力发展租赁市场,目标应该是加大租房供给,让买不起房的人租得起房,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基本条件,他们是工作者,创造财富,他们也是消费者,拉动消费,但是,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