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专栏

华夏时评:落子服贸会,运筹开放局

华夏时评:落子服贸会,运筹开放局

开放是一种手段,只有开放,才能发展经济,才能让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人民更加富足;开放更是一种使命,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有追求和发达国家人民一样高品质生活的权利。

本报评论员2020-9-11 18:48:11
好赛道上跑的究竟有多少匹好马?

好赛道上跑的究竟有多少匹好马?

A股市场先是受到疫情的突发影响,首日出现“熔断”,之后又慢慢修复乃至出现繁荣景象。美股则更怪异,先是出现“技术性熊市”,之后则出现了戏剧性大逆转,不仅走出了牛市,而且纳指和标普500还创出了历史新高。

李迅雷2020-9-11 12:06:20
3
李锦专栏 | “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国企路径

李锦专栏 | “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国企路径

国有企业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应发挥顶梁柱的作用,其关键着力点在于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体路径包括七个方面。

李锦2020-9-9 20:30:42
需求趋弱下的供给侧机会

需求趋弱下的供给侧机会

我认为,通过总量政策来刺激内需的弊端很多,也不能治本,故这一次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核心思想在于从供给端发力。而供给侧的投资机会则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策(包括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是疫情加速了传统产业的供给侧出清。

李迅雷2020-9-8 21:51:05
5
华夏时评:双循环,打造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华夏时评:双循环,打造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过去40多年的成功经验,是改革开放,未来40年的希望所在,还是改革开放,双循环,就是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发展和增长,永远都是硬道理,而衡量增长的标准,只能是所有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可以持续的提高,而经济发展惠及所有人,这其实就是最大的民生。

本报评论员2020-9-4 19:04:18
为何说今后投资机会主要在供给侧

为何说今后投资机会主要在供给侧

今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会继续大力度刺激需求吗?疫情之下,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加速供给侧下的出清。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李迅雷2020-9-3 10:34:19
1
华夏时评:“十四五”发展规划 不忘“共同富裕”初心

华夏时评:“十四五”发展规划 不忘“共同富裕”初心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报评论员2020-8-28 20:04:18
经济分化催生结构性机会,资本市场迎良机

经济分化催生结构性机会,资本市场迎良机

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无法得出经济何时得以修复的准确时间表。但是,客观来讲,即便没有疫情,全球经济也处在一个下行的趋势当中,只是疫情使得下行的斜率变得更加陡峭而已。

李迅雷2020-8-26 19:22:47
4
李锦专栏 | 中国钢铁行业正开启“大钢企时代”

李锦专栏 | 中国钢铁行业正开启“大钢企时代”

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换挡期,中国钢铁业也进入调整升级期,产能合理化与产业重组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可以预料,钢铁、行业重组将是今后三年的重头戏。

李锦2020-8-22 11:00:36
华夏时评 | 残疾预防:人人都该补上风险教育课

华夏时评 | 残疾预防:人人都该补上风险教育课

一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一年只有一次的8月25日,但是防范风险的意识,却应该在想着自己和家人朋友的365天。

本报评论员2020-8-21 20:35:44
  • 益思

    益思

    “益思”是华夏公益特别推出的一档公益评论专栏,结合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携手各界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解读国家政策,普及公益法律,建言献计,为完善公益慈善思想、提升行业发展理念而持续努力,共创美好。

  • 荀玉根

    荀玉根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李迅雷

    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李锦

    李锦

    著名国企学者,教授,长江商学院大企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新华社工作36年。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 金海年

    金海年

    诺亚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华夏时报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