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华夏时评:“十四五”发展规划 不忘“共同富裕”初心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8-28 20:04:18

摘要: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华夏时评:“十四五”发展规划 不忘“共同富裕”初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更何况是国计民生的大事。

“十四五”规划编制就是这样一个大事,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了九位专家的意见建议,讲了六个方面的重点问题。

九位先后发言的专家各有所长,林毅夫发展经济学,樊纲改革经济学,江小涓外贸领域,蔡昉人口理论,王昌林宏观经济学,朱民金融领域,陆铭区域经济学,张宇燕世界经济,郑永年中国问题专家。

来自不同细分专业领域的专家,体现了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林毅夫担任过世界银行副行长,朱民担任过IMF的全球副总裁,都有充分的国际视野,尤其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的郑永年,长年致力于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

他们的参与,同时也体现出了“十四五”规划依然是把发展、改革和开放放在第一位的位置上,发展依然是硬道理,而科技依然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在中长期发展中,发展定力尤为重要,所以有一份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那么“十四五”规划为什么尤为重要?九位专家中的林毅夫教授,目前担任着“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用他的话来说,“十四五”规划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以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实现到2050年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实现两步走战略的第一个规划,要为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牢固的基础。

同时,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将会跨过12700美元的门槛,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变成一个高收入的国家,这在人类历史上将是一个里程碑,因为目前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仅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5%,而中国变成高收入国家以后,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将会从15%增加到34%。

一个高收入国家应该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而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社会特质呢?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六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则从发展的手段讲到发展的目标,让人明白一个基本的共识,发展的过程要靠大家齐心合力,而发展的结果则是共同享有。

发展的手段是什么?第一,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第二,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三,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第四,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第五,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发展的目标是什么?答案就在第六个重点问题上,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目标,是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要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是要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是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要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发展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发展的初心是什么,是共同富裕;科技是为谁服务?是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服务。

发展的本质,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发展的目的,正是提高所有人的收入水平,是让所有人在发展过程中受益,是让“鳏寡孤独废疾者”等弱势群体皆有所依,是“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与民生契合,公平公正惠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一切的行动的最终目的都要落到人民的获得感上来,获得感就是老百姓真真正正获得实惠的满足感。因此,改革发展成果最终要惠及民生。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