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华夏时评:双循环,打造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04 19:04:18

摘要:过去40多年的成功经验,是改革开放,未来40年的希望所在,还是改革开放,双循环,就是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发展和增长,永远都是硬道理,而衡量增长的标准,只能是所有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可以持续的提高,而经济发展惠及所有人,这其实就是最大的民生。

华夏时评:双循环,打造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新形势要有新格局,新格局要有新高地。

新战略、新格局、新高地,这是我们从9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读出的几个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个逐渐明确、步步强化的新提法,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发展新格局的高度,定位在了一个战略决策的位置上。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都必须为构建这个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既然是改革,总是要有一个突破口的,今年恰好是深圳特区40周年,深圳特区一直都是改革开放的高地,而现如今双循环战略的提出,同样需要更多的新高地。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由此,我们理解了,所谓双循环,其实是一个新的改革突破口,需要有“新高地”大胆创新、先行先试,而且正如上面列举的双循环的推动力,其中之一正是更高水平的开放。双循环,既是适应世界大环境新形势,又是国内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最近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提出来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参会专家就提出过,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开放政策方面出台了诸多政策议程,表明中国的开放政策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十八大之后,首先出台的是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之后建立了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此基础上,十九大之后,又加上了海南自由贸易港试验区。”

有人会觉得中国的开放是因为面临来自外部尤其是美国的压力,但实际上中国是通过利用外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压力进行主动开放。新一波的开放政策包括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经济大平台,专家就认为,构建一个世界级经济平台,可以在吸引西方优质资本和技术的同时,避免西方对中国的围堵。

同样参加了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的北大林毅夫教授,最近也表示,中美摩擦愈演愈烈,贸易逆差只是借口,美国实际意在打压中国的发展。中国应该怎么办?林毅夫表示,最重要的是保持定力,继续利用好中国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如果能这样做,美国想要孤立中国,最终也只是孤立它自己。

“只要中国自己不关起门来,没有国家可以把中国的门关起来,封闭中国或者围堵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这些本来就是开放4.0版的新高地,而现在又被寄予厚望,同双循环的新战略衔接起来。

过去40多年的成功经验,是改革开放,未来40年的希望所在,还是改革开放,双循环,就是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发展和增长,永远都是硬道理,而衡量增长的标准,只能是所有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可以持续的提高,而经济发展惠及所有人,这其实就是最大的民生。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没有人可以“改变中国的前进方向、阻挠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努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