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宏观

2020年债券违约超500亿创近5年新高,专家:应引导风险有序释放,对违规行为严监管和处罚
在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看来,经济上行期,信用风险是在变小的。基于这一判断,2021年预期名义GDP上升较快,所以刺激性政策相对收敛,即使从宏观角度或宏观杠杆率而言,宏观杠杆率可能要偏下行。“从宏观来看,经济上行期是进行这方面改革的有利窗口期。“伍戈表示。

新一轮农村改革即将开启:土地改革将有新突破,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将有机衔接
“农业农村部提出的这一要求,非常契合农村下一步再造微观基础、重整经营模式,在家庭承包基础上提高组织化程度,奠定现代农业所必需的规模化生产体制机制,才有可能真正改造传统农业,并从这一条路走向农业现代化。”1月8日,三农问题专家、成都市社科院原副院长陈家泽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地方债“收进笼子”式监管背后:发行规模 2020年创新高且可能继续攀升,未来三年地方债将迎偿付高峰
“预计2021年专项债新增额度在3.2万亿,整体新增额度在4.2万亿左右。整个地方债考虑到再融资到期压力的情况下,发行可能要到6.5-6.7万亿。”袁海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她看来,随着债务规模进一步攀升,未来三年将迎来地方政府债券债务偿付规模的高峰期。

后“蛋壳”时代的北京租房市场:冰封市场中“暖流”涌动,低价租房被“抢光”
尽管如此,包括北京在内,全国的租房市场仍然处于谷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的房租价格同比跌幅为0.5%。“目前,全国租赁市场整体呈现阶段性收缩状态。”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一号文件或聚焦乡村振兴 三农工作重心将实现历史性转移
“除了特别贫困的山区,农村的楼房比城里人都住得好。现在的乡村比改革开放之初的乡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乡村与城市相比最缺的是什么?这个才是乡村振兴需要做的工作。”1月6日,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邓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提前撞线”乌龙背后:合肥能否成为长三角“万亿俱乐部”第七城?
“尽管处在相对落后的中部地区,经济财力都有限,但是合肥坚定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坚持抓制造,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对于一些北方和中西部的城市有非常好的借鉴和启发意义。”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半年考”:日均销售过亿,加速海外消费回流
“以前一次只能带走12件化妆品,现在能买30件,不用再担心商品额度和数量超标了,现在放宽限制后感觉自由多了。”每年都来海南购物的王女士对记者说。

石家庄4天新增114例感染者:启动1100万人核酸大筛查,已检出7例阳性,火车站暂停对外出旅客售票
“我们已经从今天凌晨开始,组织省市医疗机构、第三方机构等各方检测力量19754人,进行全市域全员核酸检测。现在,各采样组已全部进入农村、社区开始采样工作,截至下午5点,累计采样约200万人次、送检593757人,发现阳性样本7例。”孟祥红说。

“疯狂的石头”仍在飙涨!2020年全年进口达11.3亿吨,中钢协呼吁建立新定价机制
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看来,当前,铁矿石定价机制不合理,这是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之一,这不利于上下游长期健康发展。他呼吁,供需双方应研究、建立新的定价机制。

2020年PPP冷暖自知:“两新一重”占8成,地铁项目超万亿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项目入库数量和落地数量都创下了近年新低,下半年开始快速反弹,下半年的入库和落地项目数量跟上年同期相比大致相当,走出谷底迹象非常明显。”1月4日,大岳咨询董事长金永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