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宏观

多地人工智能利好政策“井喷”,数字经济驶入蓝海
按照预测,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国际合作的新领域和竞争赛道。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数字经济将在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市场和数字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发力。

国企改革下一站:两大专项行动扩围,高新技术企业迎来新突破
此次国资委明确提出,作为国企改革“排头兵”,纳入专项行动的相关企业在混改、重组、上市、中长期激励等方面改革或迎来新突破。而此次两大专项行动同时扩围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后续国企改革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深化改革的联动发力。

豫南小麦遭遇“烂场雨”,政府多措抢收,或利好陈粮及质优新粮价格
当前正值“三夏”关键期,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然而自5月下旬,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过程,局地出现短时强降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发生“烂场雨”,导致局部麦田倒伏或被淹、部分成熟小麦发芽霉变。

碳市场建设密集释放积极信号:行业扩围条件基本成熟,碳监测第二阶段试点将启动
自从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后,推进碳市场主体扩容的呼声一直很高,但始终未有实质性进展。近期,官方密集释放了碳市场加快推进行业扩围和碳监测试点扩围的信号,或许预示着这项工作将有新的动向。

产需两弱!5月制造业PMI低于预期,稳增长政策仍需发力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也表示,当前经济需求不足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内生动能有待增强,需要政策加力进一步呵护。往后看,一方面需关注稳增长政策落实的进展;另一方面需紧密跟踪政策可能的边际增量变化。

5月PMI低于预期,制造业仍需复苏动力|快讯
PMI是中国经济晴雨表。5月31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8%,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也低于预期的49.4,制造业景气水平小幅回落。

生态环境部答《华夏时报》记者问:对监测数据造假“零容忍”,全面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快讯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生态环境部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生态环境部一直高度重视监测数据质量,始终强调监测数据质量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坚决“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垃圾分类又掀热潮!住建部要求2025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千亿级市场再迎爆发?
就在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21日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志愿者继续发挥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税收优惠落实落细,前4月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689亿元
5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布会上,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荣海楼表示,今年1—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689亿元。其中,两批延续优化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3083亿元,其他政策如增值税留抵退税等1606亿元,有力减轻了经营主体负担。

部长外交开启!中美贸易或将开启新篇章
此次会晤,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和共同关心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专业、建设性的交流。中方就美对华经贸政策、半导体政策、出口管制、对外投资审查等表达重点关切。双方同意建立沟通渠道,就具体经贸关切和合作事项保持和加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