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宏观

医保支付大变化来了!32座城市启动DRG/DIP支付方式,倒逼医院提质控费增效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表示,DRG/DIP改变了项目定价方式,通过打包定价确定了疾病诊疗的总成本,这就相当于设定了一个支付的天花板,意味着靠量增收和扩张床位规模的时代结束了,将倒逼医院进行提质控费增效。

个税涨幅“领跑”11月财政收入,年末支出发力重点投向基建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尽管11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速仍为负,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温和增长,消费税增速也亮眼。

商票爆雷事件后又遭评级下调,市值蒸发百亿牧原股份回应“能充分应对”
对于当下公司的资金状况,牧原牧原股份证券部相关负责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的资金管理一贯遵循‘宽备窄用’的理念,不将未来现金流的安全边际建立在对于市场行情的乐观估计上,公司对于发展过程中可能面对的资金情况变化具有充分的应对措施。”

固废行业进入黄金时代!三聚环保领衔,环保板块强势跑赢大盘「环保周评榜」
截至本周五(12月17日)收盘,上证指数涨跌幅为-0.93%,深证成指涨跌幅为-1.61%,创业板指涨跌幅为-0.94%,环保板块涨跌幅为3.54%,强势跑赢大盘,且受利好消息影响,周内多只个股触及涨停。

年底基建投资“抢跑”,双碳或是未来投资重点
到了年底,基建呈现大爆发趋势。根据基建通大数据统计,11月基建中标总额超9586亿,环比增长146%,同比增加132%,创下今年新高。

1.46万亿新增地方债提前下达!2022年基建将持续发力
在李奇霖看来,提前下达地方债,“超前基建”信号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提前下达在额度分配上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充分考虑了各地的实际情况。

2022经济稳字诀:降准之后财政政策发力,五大举措支持制造业
在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看来,偏积极的政策表态让市场对后续政策发力抱有很大的期望,提前下达的专项债能否推动基建增速上行,“因城施策”背景下,部分地区监管政策放松力度如何,房地产投资增速能否企稳等都成为了市场目前十分关注的重点。

国资委: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部分地区提前完成改革任务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提升国有资本的市场控制力、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以及提升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必要之举。”

100个“无废城市”要来了,固废处理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方案》是贯彻国家‘1+N’发展理念,坚持‘绿色环保发展’这一条主线下的N多个具体措施其一。同时无废减排改造也会对新节能装备、环保新技术研发等提出更高要求,长期且广阔的环保市场舞台值得期待。”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内消费成绩单来了!疫情下11月份消费增速回落,网上零售额大增逾15%
在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看来,11月社零增速有所回落,有季节性因素。“‘金九银十’期间会透支一部分后两个月的消费。另外餐饮服务收入有所下降,这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半径受到制约;另一方面11月份没有法定假日,消费活动不活跃。”胡麒牧对《华夏时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