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产品如何塑品牌? 南皮走出农产品产销对接特色之路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8-14 13:29:11

摘要:“南皮是传统的农业县,拥有很多特色的农产品,但大都是单打独斗,为此,我们要把它们形成系统,打造出南皮自己的品牌。”中国残联挂职干部、南皮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宏坤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品牌的特色农产品,往往代表了一定的品质背书,有助于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县域农产品如何塑品牌? 南皮走出农产品产销对接特色之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沧州报道

在经历了一场暴雨之后,河北省南皮县进入了湿热高温的蒸烤模式。

在南皮县残疾人种植综合服务基地的大棚里,57岁的孙俊红蹲正在娴熟地吊着黄瓜秧,再过些时日,这些藤蔓上将挂满脆甜的黄瓜。更让她欣喜的是,与往年不同,这些黄瓜将以互联网为平台,以电商为纽带被销往沧州市甚至北京和上海。

“我以前在家种地,但收入不行,一亩地除去浇地、施肥等成本一年也就剩几百块钱,后来老伴儿也不在了,种地就更吃力了,家里也成了贫困户。在种植基地打工的话,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土地流转出去,一亩地一年还有700元的收入。”孙俊红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蔬菜卖得越来越好,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去年就已实现脱贫。

据记者了解,南皮县残疾人种植综合服务基地的载体为西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初期,计划服务范围涉及西郭及周边东葛、刘夫青、邢九拨、代九拨、柴庄、梁场等7个村,辐射带动贫困户38户、99人,残疾人378人,其中残疾贫困人口25人。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起步期。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首尾相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条件、重要基础和坚强保障。其中,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让农民有着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统筹打造南皮自有品牌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资源,农业资源离不开产业带动,要优化和升级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商业及其它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增强农村的经济综合实力。

为此,近年来,南皮县一直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通过政策激励、组织引导、行政推动等措施,全县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有序发展,开创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据记者了解,早在1993年,为了能让村民们增收,改变祖祖辈辈只种粮且收入不高的状况,西郭村“两委”引进了大棚种植技术,并为鼓励村民种植大棚蔬菜,特地提供了免费试种的机会。然而,由于当时受技术和品种的限制,所产出的蔬菜品质和卖相不好,蔬菜种植没有起色。2004年,李志刚同村里的8个种植能手自发前往全国的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大棚种植园进行学习考察。回到村里,他们各自建起了一个温室大棚,当年到年底一核算,每亩温室大棚收益比之前增加了好几倍。

2.jpg

看到种植大棚带来的高收益,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2005年开春,当地一次性又建设了56个温室大棚。短短几年间,西郭西红柿就成了附近乡镇中远近闻名的“抢手货”。

“不过,多年来,我们的西红柿仅在本地销售,价格一直上不去。”基地负责人李志刚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据记者了解,南皮的农产品主要是通过实体店铺进行销售, 独立农户或农村合作社组织农民集中生产特色农产品, 采摘后将特色农产品进行选择性加工, 由农产品加工企业将产品送到各个实体销售点, 进行适时销售, 最终产品到消费者手中。但这种策略一方面耗时多、产品流通速度慢、加工成本高;另一方面无法直观反映消费者售后状况, 对农户或农产品加工企业决策造成影响。

同时,大多数农户仍在各自开拓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不强, 且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产品容易被其他产地品质较差的农产品仿冒, 从而降低市场美誉度。

3.jpg

“南皮是传统的农业县,拥有很多特色的农产品,但大都是单打独斗,为此,我们要把它们形成系统,打造出南皮自己的品牌。”中国残联挂职干部、南皮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宏坤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品牌的特色农产品,往往代表了一定的品质背书,有助于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助推现代农业大发展。更关键的是,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直接收益。

据记者了解,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南皮县已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扶贫之路,其中,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脱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发挥县内温氏生猪养殖、渤海粮仓、食用菌种植和大浪淀蔬菜种植等龙头企业、农合组织、种养大户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优势,探索实施扶贫资金入股分红新模式,最终实现了精准带动、精准脱贫的多维效果。

如今,为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南皮县又注册了“天宏悦农”商标,下一步将把经过品质检验的鸡蛋、西红柿、冬枣、香瓜、紫薯等经典农产品统一纳入旗下进行销售。

通过“互联网+”实现农产品“上行”

一花独放不是春。特色农产品报团取暖后,产品销售的战斗力也会越来越强。

4.jpg

早在2017年6月,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的实施意见》,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支持为农产品营销提供互联网销售平台,但是,农户的知识储备较少, 思想观念较为保守,面对这样的新生事物有些手足无措。

“我们的长项只是种地,对销售渠道一窍不通,更别说啥互联网销售了,根本没那根弦儿。”李志刚表示,直到2019年下半年,中国残联全额投资10万元建成了西郭的西红柿分拣棚,又帮合作社重新设计了产品包装,去年春节,基地生产的西红柿第一次以节日礼品的面目走向市场。

同一年,基地又借鉴了现代营销模式,通过“互联网+”的销售渠道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电商在基地和用户之间搭了一个桥。以西红柿为例,当地零售的话最多能达到每斤4元,还要自己运到集市上进行销售,但是,通过电商销售可以达到每斤5元,直接装车拉走,最关键的是,西红柿能卖到北京、上海,我们的品牌又上了一个档次。如今,南皮县在外面打工的人,回来后都会过来扫点黄瓜、西红柿啥的。”提起基地种植的蔬菜,李志刚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他一边擦着脖子上的汗,一边指着大棚顶上的摄像头告诉记者,基地的菜都达到了绿色蔬菜的标准,拍一下包装盒外面的二维码,就可以跟踪到蔬菜的生长过程,让消费者对蔬菜更加放心,销量也随之大增。

5.jpg

李志刚第一次尝到了互联网销售带来的甜头。

“西郭村大棚种植西红柿已经快20年了,在南皮县当地非常出名,但是它的销售范围仅限于本地,为此,我们把它纳入到电商扶贫的行列中来,如今,他们的西红柿等产品在各地都供不应求。同时,我们还通过直播的方式打造西红柿节,很多社员主动尝试自己当网红,甚至,吸纳了很多的贫困户参与,大大改善了贫困户们的生活。”南皮县电商办副主任窦鹏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扶贫工作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任务,扶贫工作的开展不仅要让农村地区的村民享受到优质的生活,同时还要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

据记者了解,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南皮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2019年全县实现电子商务交易总额57.94亿元,网络销售总额5.71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057万元。

如今,为了进一步挖掘电商的红利,南皮县开启了“直播+电商”的运作模式,建立了魔筷直播基地,里面设置了5个直播室,不光可以进行直播培训,还可以为老百姓提供直播带货的平台。

当下,南皮县政府、农户、电商公司三者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模式发展, 为南皮打造高品质的现代农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数据来源:天眼查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