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代替增长目标 部分指标已提前实现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5-22 19:06:59

摘要: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看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淡化或模糊GDP增长预期目标,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环,是在速度与质量之间,选择了质量的结果。这会变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积极因素。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代替增长目标 部分指标已提前实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话音未落,遍地皆是“今年不设增长目标”的声音。

按照报告显示,今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不设具体数据,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看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淡化或模糊GDP增长预期目标,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环,是在速度与质量之间,选择了质量的结果。这会变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积极因素。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今年没有发展要求。

事实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在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看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非常丰富,不是唯一指标,但仍需要一定增速保证。

事实上,“十三五”规划就包括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包括GDP、人均收入等25项指标。

“从目前执行情况看,有一些指标已经提前实现,包括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大部分指标正在按照时序进度推进。到年底,通过努力,有一部分可以超额完成,有一部分可以全面完成,极少数可以基本完成。今年只要增长1%,就相当于2010年GDP总量的1.91倍;如果增长3%,就相当于1.95倍;如果增长5%,就接近1.99倍,都非常接近预期目标。人均收入这个指标,如果增长1.75%,就可以实现预期目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表示。

见习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