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无障碍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作者:李映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04-23 14:55:52

摘要:2019年11月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正式启动,本着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力争用两年多时间,建设好充分体现首都风范的无障碍环境首善之区。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市上下聚焦重点、有序推进,取得了专项行动阶段性成果。

北京市无障碍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映 摄影报道

2019年11月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正式启动,本着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力争用两年多时间,建设好充分体现首都风范的无障碍环境首善之区。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市上下聚焦重点、有序推进,取得了专项行动阶段性成果。今年年初,王勇国务委员、张海迪主席分别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做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北京市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完成顶层设计

蔡奇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无障碍设施是城市文明标志之一,也最能体现城市温度,建设与管理都要抓好”,要求“抓住筹办冬残奥会的契机,积极推进城市,特别是公共场所、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把无障碍环境建设“抓在手上”。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调度、靠前指挥,成立工作专班,统一调度安排。全市34个成员单位、16个区统一行动,制定实施方案,确定专项行动时间表、路线图,确立十余项工作制度,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良好局面。

QQ图片20200423143946.png

夯实工作基础,做好精准管理

建成全市统一的“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无障碍设施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根据摸清底数阶段性工作要求,全市组织9224人,累计排查公共设施10万多个,涉及无障碍设施元素64万个,梳理问题元素近30万个,实施常态化上账销账闭环管理,有效保障无障碍设施纳入城市精细化治理体系,并为推进手机导航、电子地图等无障碍信息服务奠定基础。

落实工作安排,做好问题整治

全市无障碍专项行动已由前期准备阶段过渡到重点推进阶段,今年底前将基本完成对无障碍设施未能有效使用整治及损毁、应建未建等问题的整改。目前,全市共发现13365个无障碍设施闲置、占用问题,共整改10317个,“立查立改”整改率达77.19%。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市交通委全面排查1.25万辆无障碍公交车,发现存在轮椅踏板、语音播报系统缺失的公交车6000辆,已完成整改5367辆。市城市管理委网格化平台上报盲道占压案件6262件,结案4304件。在各区、各部门的努力下,2020年全面整改工作已初见成效。

坚持首善标准,制定整改计划

按照无障碍国家标准和冬奥会冬残奥会无障碍建设指南,编制《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化图示图集》。结合“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常态化上账销账管理,规定出入口坡化处理、坡道等为基本无障碍设施,纳入必须整改范围,高于无障碍国家标准。针对无障碍设施损毁、应建未建等问题整改,坚持疫情防控和专项行动“两不误”,各区、各部门抓紧完善整改工作计划,落实编列经费预算、确定具体项目、明确整改标准任务,确保年度任务标准不降、力度不减。

QQ图片20200423143949.png

健全长效机制,探索预约服务

无障碍建设纳入背街小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全市性重点工程。发挥城管执法管理优势,开展盲道占用、损毁常态化执法检查。完善“接诉即办”与无障碍设施问题衔接机制,督促问题整改。进一步完善手机客户端无障碍预约服务平台建设,启动盲人聋人导医、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救援、手语翻译远程视频、无障碍出租车预约等无障碍服务项目,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在公交出行、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等领域预约服务方案,增加轨道交通无障碍预约和车站招援服务。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社会文明

北京卫视开设“首善有爱、环境无碍”专题,普及无障碍知识理念,深入挖掘各行业先进典型,宣传专项行动成效。集中邀请“两会”代表、委员和新闻媒体开展无障碍监督、为无障碍建设发声建言。首都之窗等政府官网等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网上调查,宣传无障碍知识,了解市民群众心声。积极融入疫情防控大局,统筹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今年2月4日,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全国率先配备现场手语翻译,帮助听力残疾人及时了解疫情动态,惠及22万听力障碍人群,北京的这一做法给全国带了好头,发挥了首都示范作用。制作语音版疫情防控知识手册,畅通盲人获取防疫知识渠道。制作2部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宣传短片,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并在各新媒体平台发布,点击率突破200万,“无障碍服务你我他,建设管理靠大家”的理念在京华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史博超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